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神女峰”的沉思

“神女峰”的沉思
  作者:南梦 发表:2010/11/30 21:27:01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965
  编辑按:由一首诗歌而引出的关于民族文化的探讨。文章已呈现出思考倾向,而诗歌引用篇幅过重,削减了杂文作为枪投的力度,虽然结尾出现论证,但仍然给人以散文元素多于杂文之感。
  
  我的语文功底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诗歌,也就不堪了解,更谈不上精通。也许,也曾经看过或者朗诵过一些著名的诗歌,却不曾记得。一次,无意间在孙楠略带忧伤而柔和的《神话》中翻阅舒婷的《神女峰》,深深地拔动了我心中那根极为微弱的弦,充满诗意的心弦。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去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的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岸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我不去想象,那个站在船尾,衣裙漫飞的女子,为眺望远去的杳鹤,而错过了生命中的太多太多的美好,在各色花帕中孤寂,美丽而忧伤,那铿锵的叛言,凄美动人,金光菊和女贞子的勇气,带着一丝悲壮,竟然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姗姗迟来,荡起碧波万顷,又是怎样的酸痛?
  心,飘飞到了余秋雨的《贞节坊》,那一座座耸立着的贞节坊,在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到底绽放过多少的凄零,这是一个时代或许更多的时代的伤痛。我无法言语,也曾想像舒婷般,对天呐喊,放纵一回,却满脸苍白,茫然,为什么,那些贞节坊历经千年的风雨,到如今,还依然高耸,是不朽吗?盗墓者的话,那些年轻的女老师,尼姑庵里的月夜,交织在我脑中徘徊,我听到历史的叹息,那年轻如娇花的灵魂在轻轻吟唱,她们的歌声飘涉而忧怨,就像多年前挂在坊上的风铃,经年回响。雪,在下,执著地下,坟墓里埋葬着的空洞,是无奈吗?
  《贞观坊》,它即没有《三峡》般轻快,豪迈而沉思,既没《阳关雪》的荒凉与洒脱,更没有《莫高窟》的沉重,残阳如血,《白发苏州》的小巷年华,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着作者儿时的事。却如此直接地评击了中国社会的腐朽。中国的历史,其实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千百年来,不曾绝唱。我不由忆起李清照,这个形如黄花的女子,在那动荡的年代,如一枝清莲,漫香过大江南北.对月梳妆,独看窗外悟桐叶落叶青,黄昏赏菊,惆怅对空杯,独上兰舟,轻解罗裳,鸿雁的鸣叫,可曾忆起昔日的时光。以一个“愁”字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上,让人伤感,如此多情地阐述了中国女性的不幸。
  一首温庭筠的《望江南》沉重地让我透不过气来,我极力地想要回避那年轻女子深情脉脉,充满期盼的目光。风,吹来了江上的白帕,拂过白频洲上那丛斜斜的青草,泪花,如离别时的那个午后,却更加唯美,心碎。忽然想起曾学过的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那一场美丽的错误,让中国饱受迫害的女性们,得以暂时的安慰,我们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了应有的权利,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性别的不公平,舒婷是勇敢的,只为好她拥有一颗善美的心。
  对于现社会较为热议的小三现象,我不想多说,毕竟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而非她们的错,我鄙视的是那些包养她们的人。2010年的春季,注定是热闹的,先是春晚的折腾,再到刘韩的无聊。“兽兽门”乘势而来,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只是媒体的商业和中国教育的缺陷赋予了它如此大的轰动。于是,又有了“北影工行女”屡见不鲜。守着电视,听着外交部发言人说着几十年前的老台词,才发现,政府的工作人员。原来全都是那么有才,从“躲猫猫”到“开水病发”的无语。中国的文化如同中国的足球般令人担忧。都需要一个自上从下的改革。但,这只是奢望,“本山”文化不一样还是登上了神坛吗?
  一个民族的繁荣,传承,并不在于它的历史的长久,力量的强大,而是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不由沉思,为什么欧美文化会成为世界的主流,就连邻国“日韩”也成为青少年们热捧的潮流,说白了,还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欠缺。为什么,我们在取得一点成就时,就会沾沾自喜,像个小丑?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容不下不一致的声音?
  是,我不可否认,中国曾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我们一定要“啃老”才行吗?从“红楼秀”到“水浒罚”再到“西游雷”,这样,有意思吗?也许,我是个守旧和怀古的人,不懂得所谓的非主流,打扮得像妖怪,就happy,不知“快男快女”就外星。也许,我也不是一个革命粉丝,无法容忍它覆天盖地的狂砸,“红色文化”是好,但如果它缺乏灵性的话,还如此,那就是一种强迫而非引导了。
  中国文化的路在何方?我抬头望望天,灰白地触目,耳旁传来校园中的梵唱,让心,如孔子,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1/30 21:37:15  
欢迎新朋友来守望沟通交流,文学路上,我们一起来守望。祝福文字快乐,问好!
评论人时光尽头 发布于 2010/11/30 21:41:27  
再次来读。文中有断句现象,从文时需要注意长短句的结合使用,这样能加强贯通感。
评论人时光尽头 发布于 2010/11/30 21:43:40  
还有,标点的输入要选择在全角状态下输入,否则句号都成了小黑点。此篇文章标点已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