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现代派诗歌杂谈

现代派诗歌杂谈
  作者:九生 发表:2010/12/6 23:12:21 等级:5 状态: 阅读:2546
  编辑按:一篇关于现代诗歌的发展、理解及写作方式的解读,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典范,推荐学习,问好!
  
  现代派诗有两条路,一种是介入;介入讲究的是对生活对社会直接表达态度,以写当下为主,讲究在场;还有一种就是纯诗的道路,纯诗也有两条路,一条是将诗歌当做手段,境界才是目的,诗歌是承载境界的工具,这点和你说的比较像,通过诗歌追求真理,而哲学也是追求真理的,在这条路上这两者是相同的,尼采可以称得上是诗人,但是诗歌始终是感性的,而哲学的思维却是冷静的,例如荷尔德林也曾系统学习哲学,但始终无法融入。所以这种诗歌永远成为不了哲学,但却是超越诗歌本身的,我自己将它称为超诗,所以海子写诗虽然抒情短诗写得更好,但他却将他的长诗当做是真正的工作,这条路是通向太阳的路,这条路很伟大却很疯狂。
  纯诗的诗歌其实还可以回归诗歌本身的,这条路是以诗歌本身为目的,诗歌不是手段而是结果。回到诗歌词语本身,例如用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好比是绘画中的不同色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观感,音乐中不同音符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和音,词语和词语的搭配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体验。顾城的一些诗就是如此,比如他的《弧线》,《滴的里滴》,这条路似乎最后会发展成超验的结果。
  基于现代派诗而言,回归诗歌本身其实就是回归诗人本身,这种回归其实是回归到体验,之前说的纯诗的第一条路是将诗歌作为真理的结果,而第二条路则是将诗歌作为体验的结果,由于每个人对于不同的词以及不同词汇搭配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所以这种搭配拼接其实是很有个人色彩的,拼接和搭配只是实现体验的手段,但是对世界的体验和对词语的体验是相辅相成的,世界产生词语,词语本身也能产生新的世界。而且对于同一首诗,其实我们有时候也是不必考虑创作者的态度和体验,我们只需考虑对这首诗的体验即可,一首诗写出来就不仅仅属于诗人自己的了,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这其实是从审美的角度考虑了。
  有时候这种基于体验的方式写作会让人觉得费解而怀疑这是否是诗,这种怀疑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诗本来就无法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古典诗和现代诗也是不同的东西,如果非要下我感觉就两点,第一,分行;这是从形式上。第二,有意义,这是从内容上。如果诗人是基于体验的基础上写出来的那就是诗歌,即使只对诗人自己有意义,那也是诗,如果仅仅为拼接而拼接而且无意义,就不是诗了。也许有人会说按照这种分法将散文随笔分行就也叫诗,按照我这种分法确实是如此,但是这种诗却是一种很差劲的诗。也许还有人会说那么利用软件将词语随机搭配那也就会产生诗歌了,事实上如果电脑的随意搭配能让我产生体验那我也认为这是诗,好比是音乐,如果随机的声音搭配产生悦耳的音符,我也会认为这是音乐。有种写作方式其实就是无意识写作,或者下意识写作,我自己有时也会随手写下一些很好的句子,然后搭配到一起会产生很奇妙的观感,当然这种观感的产生也是不同人有不同的搭配。
  个人化的诗歌写作和诗人心理也是有关,诗人其实有时候需要的是表达,表达的结果产生诗歌,但诗人表达的心理是不同的,有时候作者想让人看懂,有时候作者又不想让人看懂,有时候作者希望让人看懂却不想让人直接就能看懂,所以诗歌会和读者产生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和审美方式也有关,古典艺术是建一所房子让人直接感受到美感,而现代艺术则是建一所通道让人去通向美感,由于人们的审美方式没有转变也会造成对现代诗的不理解。
  要理解现代诗我感觉就像是开锁,读者必须掌握和诗人的锁相配的钥匙才能打开理解的门,而且即使打开门看到的风景也许也会有差异
  对于纯诗的第一条路我将它称为神之路,在这条路上是不停地追问,不停地困惑,以激情入诗。这条路很艰难痛苦,而且单调,但是酣畅,伟大。第二条路可以称为人之路,即表达人的体验,这种写作我感觉是丰富和自由的,是纯艺术的路子,也许这两条路最后是一种境界,不过我不清楚。
  在写作手法上,这种回归到词语本身的诗是以名词和动词为主的,形容词为辅,打乱词与词之间逻辑的桥梁,让思维产生某种断裂和不连续性以突出词语的分量,例如查拉的《我的第三号晦涩的伟大悲歌》。这种诗写到极致也许会是极端的晦涩、混乱以及个人化,但是越是极端的却越是透彻的。也许我们对于一首诗不能完全明白所表达的内容,但是我们却可以对这种方式保持理解。
   
分享:
责任编辑:晚亭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0/12/31 12:46:42  
[推荐]守望文学网12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9033
评论人米田 发布于 2011/1/3 12:54:51  
对,人首先是一个个体,他要升华他的个体体验,必须基于社会这块土壤,而不同的人生背景,正是思想的源泉,所以长棉花的土地不适宜长水稻,这是勿庸致疑的!做我们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就对了!写出自已的诗,你就成功了!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