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牛在“重点”

牛在“重点”
  作者:吴墨 发表:2012/6/10 17:52:43 等级:4 状态: 阅读:1628
  编辑按:教育产业化已以各种形式展现,而其教育的成果却严重违背一掷千金的承诺,用金钱堆积的人才必定轻飘如烟。可悲可叹。
  
  一年一度轰轰烈烈的举国大考谢幕了,近千万学子和他们的父母家人以及为之操心牵挂的老师们终于解放了,六月最“炽热”最难熬的三天终于结束了,当是举国大出一口气儿的时刻了。
  咀嚼这高考,还真是五味俱全滋味万千一言难尽。
  不说几千年的古代科考,也不谈民国时期的考大学,单说着几十年的考大学就挺幽默。文革时代毛伟人号召打到资产阶级反动的教育路线,一夜间学校臭得一钱不值,教师们统统被封为“臭老九”的荣誉头衔被打翻在地且在身上再踩上一只脚,绝对不敢乱说乱动。后来伟人叫初高中毕业生到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没有了考大学一说。再后来伟人不知哪根神经一动又开始叫大学招生了,不过根本不同于现在人人要考试过关才能跨进大学神圣的殿堂,只要根红苗正一颗红心向着党无限忠于毛主席,管你基础如何只要和单位领导关系过硬皆有可能转瞬间成为大学生,即便是白卷先生也无妨,这样就出现了一批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不敢说绝后至少是空前的特种大学生,当时谓之“工农兵大学生”,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浓墨重彩地足足留下了一笔。这叫被打回地狱的孔夫子相形见绌大跌眼镜大开眼界了。世事变幻难以捉摸,事情就这么有趣,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邓伟人复出后把臭老九们从脚下一一扶起,回复了原本应有的身份和待遇,“臭老九”又变成为受世人尊敬的“香饽饽”。一夜间,恢复了高考,不管黑猫白猫考上了就是好猫,成绩达到了就能上大学,三十多年下来数千万新生的“科考制”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期间学校又慢慢地神圣了起来,近些年开始一路走牛。不说大学,就是一些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小学这会儿牛得可能不亚于牛二的大哥,那校长更是牛得不得了加了不得,除了管他乌纱帽者,可能一般二般的大盖帽也不放在眼里。
  说几个小例子以飨众看官。
  一是二十年多前孩子上小学。开学前两个月就和学校联系,校方曰还没有接到具体通知到时候再说吧。临近开学一周又去找校长,答曰适龄儿童甚多,本校无力安排了,心有余力不足啊,多多谅解啊,赶快去别的学校再看看。本学区不能安排,外学区的学校怎能安排?再讲道理,再磕头作揖三叩九拜无济于事,校长很忙没时间应付一走了之。眼看只剩几天开学了,心急如焚,迫不得已也来点不正之风吧。好在当时既没下岗也没失业,在社会上还认识那么三五个人,经过九曲十八折找了一个区教育局副局长,給写了两指宽的一个手谕,午饭都没顾上吃汗流浃背地赶到学校,晚了,校长不知去向消失了。听说是找的人太多了不得不消失,所有的“手谕”都有来头,都开罪不起。翌日一早赶到学校,那景观令人终生难忘,校长背着手前边走,身后的家长如彗星一般紧追不舍煞是壮观。三步并两步跑到校长面前递交“手谕”,不曾想他随手一掏一大把各级领导的手谕,“我的确是没办法!”,又没戏了。随即折回教育局,副局长说你甭管了,就是我这个破局长不当了也要让咱娃上学。明天早上你去找他!至今不知副局长大人施了什么魔法还是神功,总算孩子如期在这家重点小学报道上学了。为报答谢恩,发动了报社电视台的关系给区教育局和那位热心的局长又是采访又是报道的一通方才了事。
  二是老朽一挚友在银行管点事儿,说了这么件事:一天上午他刚刚上班,他的一位朋友叫立即送三万元百元大钞到某某重点中学,到了那儿一看惊呆了,百十人称蛇状的队伍延伸到一间不为人们注意的房子里,近前一看俩人坐在桌前登记收钱,收钱的方式叫干银行多少年的老银行相形见绌自叹弗如。那俩人在房间前半部坐着,身后的地上铺有一张塑料布,收钱时在万元一沓的钱上写上学生的姓名,根本不看钱的真伪径直头也不回地抛向身后,朋友说他去时那钱已经堆如小山包一般,至少二三百万!那是本省排名第一的省重点,孩子考过了学校的录取线还需交三万“自愿赞助费”,不情愿者走人就是了。他的朋友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气得咬牙切齿,你是主动上门自愿挨宰的,能怪谁?又能奈何呢?
  三是离家不远是省重点第三名的一家颇有些名气的中学,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都拉横幅、张榜公布自己的光辉伟业,考上北大、清华、复旦、浙大……考上香港大学……多少多少,吸引众多眼球,光荣榜下人群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外学区学生入读该校,必须通过校方考试合格后在择优录取,且仍需交两万。这家学校火得出奇,外市县学生不少,把附近的房租推着一涨再涨,老朽住的院子里年年都有十来个。也是凑巧,楼上就有一个该校的老师,一次不留神说漏了嘴,说到外县把那些尖子生设法挖来,成绩特别好的免除一切费用每月还发一些零用钱,而且学校还給一间房子让父母陪读……
  呜呼!重点是怎样炼成的、铸就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把各地的油花花都撇到一个碗里,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考入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比例能不高么?就是脑子进水的傻蛋也能使重点不断地连年加“重”再加“重”。
  毋庸置疑毫无疑问,无论是升学率,还是考入一本大学重点大学,或者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重点中学远远高于普通中学,其中玄机奥妙傻二都知道。
  这样的“重点”于社会于国家有何裨益呢?尖子学生如同金子一般,放到哪里不会抑或是不能发光呢?就是在穷苦的偏远山村教材是一样的,学习成绩会有几何变数呢?某年所在省的文科状元就出在偏远贫困县里。尖子生的高分根本是缘于天资,后天的努力是重要,但有前者重要么?
  再看看,这些年这些“重点们”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以上述第三例说,该校实行严厉又残酷的优胜劣汰,期末考试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要求,对不起,下学期本校花名册里你就消失了,所交的两万大元一个子儿不退,这是入校时所签的“游戏规则”。残酷的竞争压得孩子们抬不起头,高三学生一周上六天半的课,仅仅休息半天!这是通往人间地狱的通道还是攀登幸福天堂的阶梯?!这样的重点,对国家对民族有何益处?培养出的是一批批考试争分的机器,是心理残缺的接班人。媒体时有报道中国孩子夺得世界某某竞赛桂冠云云,可毕业后的实际能力如何呢?难道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一代争创高分的奇才?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至今尚无中国大陆本地出产的科学家。
  然而,今日中国就进入到了这样一个怪圈里,一批批一届届学子争创高分,争进重点学校,争考重点大学……这本也没有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人不想出人头地呢?考上好大学,就有希望毕业后获得一个好工作一个好饭碗儿,为以后人就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以这种培养方式委实值得商榷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争先恐后考重点呢?似乎有这样一个升级链条,在左右着逼着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们和不甘落后的学子们不得不努力:进优质幼儿园当尖子生优秀生,才有可能不输在人生第一根起跑线上,才有可能进入一个重点小学,重点小学的尖子生优秀生才有可能进入重点中学,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优秀生才能进入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而这些重点和名牌大学毕业才有可能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和工作,有了这样的职业和工作就有可能受人尊重多挣钱,后面的房子车子……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才有可能过好生活潇洒人生,坠入幸福的泳池,抵达理想的彼岸,轻松愉悦走完这一生。
  累啊,太累!真是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从现在抓起!这其中,“重点”二字始终贯穿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走一步都必须“重点”。从现在招考公务员和一些名牌央企招聘中可以看出,没有关系后门者非一本、或非某某名牌大学的免谈。足以说明,没有“重点”的牌子能行么?是否“重点”遍天下,“普通”行路艰难?
  正是这样一个链条,使处在链条每一节上“重点们”身价倍增牛气冲天大放异彩,过去说大盖帽牛,今天他们未必能牛过一个重点中小学的校长。在这种氛围氤氲之下岂有不牛之理?
  但是今天这种牛气遍神州的景致,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的利弊实当理性冷静深深地思考。笔者以为,当前当给牛气泼泼冷水降降温了。这种牛气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师待遇、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待遇严重失衡,优质教师和优质学生过分集中酿成优者更优劣者更劣,长此以往如何得了?再则,由于这种跨学区带来的人口不合理流动以及交通拥堵、学校学生产生等级差别等等弊端已经开始显现,这到底是与时俱进还是畸形奋进,值得咀嚼。
  真不明白,就近上学、优劣共进互帮互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天性、健康的心理何而不可不成呢?盘旋萦绕在天空的牛气去掉了,中华民族就不发展进步了么?
  
                                                                     修改于2012.06.09.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