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听蛙

听蛙
  作者:叫天子 发表:2012/10/19 23:16:28 等级:5 状态: 阅读:2065
  编辑按:好一篇《听蛙》,作者的文章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明天是否还能听到蛙声?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特推出此文,以期引起大家共同关注!
  
  无形的声音竟能用画笔表现出来!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让人真正领略到了绘画艺术的精妙绝伦:在远山的映衬下,一道急流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似在活泼地戏水玩耍。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真真切切感觉到,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扑面而来!作者用简洁的笔墨,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容,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看到这幅画,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的乡村生活。
  在农家孩子的眼里,夏天简直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舞台上活跃着三支合唱团:知了、蟋蟀、青蛙。它们主宰着整个夏天,轮番竞技,你方唱罢我登场,让夏天的朝朝暮暮沉浸在热烈而亢奋的氛围之中。知了合唱团几乎占据了整个白昼,它们在树上引吭高歌,音调整齐划一,但缺少跌宕起伏的变化,听多了便生聒噪的感觉。蟋蟀合唱团在黄昏时登台亮相,它们在草丛里低吟浅唱,旋律凄婉缠绵,似有满腹心思,让人平添愁绪。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青蛙合唱团。
  清末湖北名士郑正鹄写过一首咏蛙小诗:“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经历了一个季节的成长,夏蛙似乎变得成熟了,懂得谦让和低调,全然没了先前的自傲与霸气,在蟋蟀合唱团的演唱渐进高潮时,它们在后台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暮色里偶尔有几声低沉的蛙鸣,那是它们在调试琴弦呢。蝙蝠在苍茫的夜空上扑簌簌掠过,萤火虫提着灯笼在旷野寻寻觅觅,盛大的演出之前,庄重的气氛中总是透出观众的躁动与期待。
  “咕呱――”荷塘深处传出一声洪亮的蛙声,如同事先约好一般,四周的青蛙你呼我应,蛙声很快由寡到众,音调也由弱转强,霎时间,在池边在田间在草丛里,在田野的每一处沟沟坎坎,无数蛙声连成一片,形成一阕气势恢宏的乐章,响彻整个乡村夜空。
  也许是雄蛙在鸣叫时嘴边会鼓起两个球形气囊的缘故,人们爱用“鼓噪”一词来形容蛙声,其实,蛙声音域宽广,旋律优美,其演奏水平可与一流的乐团媲美。你听,“咕咕——”,好似弦乐器婉转而悠长;“啯啯——”,犹如铜管乐器,低沉而浑厚;“呱呱――”恰似打击乐器,短促而清脆。如果仔细聆听,你会明白蛙声是有规律的,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但你永远弄不明白是,谁指挥着这支阵容庞大的乐团?诸多的声音和形式又是怎样协调,达到高度完美和谐的?我们孩子们可不愿在这些问题上劳心费神,只要每天能享受一场免费的音乐晚会,就心满意足了。
  听蛙是一种智慧。优美的蛙声触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数不清的传世佳作。打开唐诗宋词,描写蛙声的佳句随处可见。唐代贾弇《状江南张夏》云:“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极赞蛙声之美。宋代诗人陆游《夜行》:“红藤拄杖扶衰病,村北村南破夜行。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蛙声。”一个老顽童与蛙互动的场面跃然纸上。爱国诗人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更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
  听蛙是一种享受。不同经历的人,在蛙声里会领略到不同的意境,你是军人,蛙声会把你带入金戈铁马的征程;你是渔民,蛙声会把你带进波涛翻腾的大海;你是农民,蛙声会让你感受到丰收锣鼓的激情。听蛙的最佳境界是在月夜,皓月当空,树影婆娑,池塘里平静的水面平铺着一面面荷叶,青蛙三两成群蹲在上面,光洁的皮肤被涂上了一层银白的月色,远有微风送爽,近有蟋蟀伴唱,青蛙们兴致勃勃唱着动人的情歌,月光因蛙声而更加清幽,蛙声也因月光而更加清越。身临其境,有谁不会陶醉呢?
  然而,今天的青蛙却陷入了生存危机。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类的肆意捕捉,青蛙的种群和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如今在乡村行走,听到的蛙声是那样寥落,那样悲怆,让人不胜伤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蛙声就会成为永远的回忆。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自己变成了白石老人画里的一只小蝌蚪,随着山泉向远方流去……
  
分享:
责任编辑:雪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12/23 20:44:47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