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论混乱原因之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论混乱原因之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作者:一字千军 发表:2012/11/9 11:56:35 等级:4 状态: 阅读:1471
  编辑按:理论指导实践需要过程,但相信一切通过努力皆能实现。
  
  抽象代表了具体,但并非具体。抽象的混乱,必然导致具体的混乱。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经济领域举例分析。养老理论是具体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高度抽象。养老理论主要是养老保障和养老保险。其实不向百姓收钱的就是养老保障,要向百姓收钱的就是养老保险。不用交钱的养老,在中国过去是实行过的。我们怀念那种不用交钱的养老制度。而收钱徒然增加保险层次的人员与费用,这些人员白白吃掉一部分费用,如果出于自私利益还未能实现社会公正全面的养老服务。中国十几亿人的养老问题要由具体现象上升到抽象的完善理论,其过程必须经过循环往复才能完成,并最终以具体性为归宿。只有当人们对养老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可能形成正确的抽象概念。所谓感性认识,即养老缺不缺钱?表面上国家财政困难,但是把观察的角度转变一下,马上就不缺了。比如,把每年用于维稳的5140亿元全都用来投入社会保障,把每年三公消费的9000亿元砍掉一半用于社会保障,把购买美国债券的钱压缩三分之一用于社会保障,立即就不缺钱了。这是个由抽象发展为具体的过程。医疗保障与医疗保险的问题同上。

  政治领域举例分析。政治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任何理论都是一种抽象,而科学的抽象都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人类社会本是个各种小群体极其复杂,并且小群体相互转化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群体。把人类社会分层分级的阶级斗争理论注定不能代表社会的具体现象。这种抽象的理论一旦应用到实践中,其为祸之烈,其危害之大,胜过一场大战的破坏,胜过几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损失。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握具体真理、具体概念。由于抽象给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贴上“阶级斗争”的标签,造成矛盾扩大化,具体生活在社会中的活生生的人被抽象的概念性政治身份所控制,自然引起社会的割裂与仇恨的加剧。但这并不说明抽象的努力毫无意义。人与人之间的非道德压迫与剥削还是存在的,具体问题既有具体分析也有抽象分析,不但要认清社会的矛盾,还不能把矛盾认识扩大化或缩小化,度的掌握很重要。如果当初把人与人之间矛盾丑化甚至夸大,现在就要纠正。比如不再以资本家或地主的身份贬低人。而如果现在把人与人之间矛盾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也不能得到保护。比如农民工连工资都很难讨要回来。理论认识开始一般是孤立的、片面的。随着认识的前进,愈是在后的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愈多,因而内容愈丰富、愈具体、愈真实。所以法律也应当愈加健全复杂详细。而简单化的抽象理论即使在一段时间能代表具体的主要矛盾,在长时间必然脱离具体引起混乱。

  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古时候有一神话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们把祈祷者的话记下来。他走后,来了4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4名话:刮风莫刮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如此一来,4个不同的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联系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就会演变成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即唯理唯上唯书。

  其次具体问题再抽象分析,对不同的问题尽可能的上升为抽象的理论。目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几乎已经成了一切无能者的挡箭牌,他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不假思索的说出这句话来。这时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等于没有分析。人部分地放弃了思考的权利。如科学家具体问题抽象分析是很见功力的。没有具体问题抽象分析便没有如此科技发达的今天。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12/23 20:50:46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11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