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诗歌频道>古体诗文>七律·屈子颂 (两首)

七律·屈子颂 (两首)
  作者:易水寒 发表:2008/6/28 13:10:13 等级:5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950
  编辑按:屈子,历代的文坛巨子及爱国志士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屈子品格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品格。
  
  屈子,屈原也,名平,字原,是一位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一生大起大落,著有《离骚》、《国殇》《天问》、《九歌》、《九章》、《湘君》--最后为国殉身,端午即临,赋诗寄之
  
  (一)
  
  轻吟九歌踏故地,
  汨罗江畔水茫茫。
  壮志难酬向天问,
  心系苍生著九章。
  湘君无德失故土,
  山河破碎书国殇。
  欲乘飞龙寻屈子,
  声声离骚最断肠。
  
  (二)
  
  忠骨一朝涤江水,
  英魂千年犹余香。
  我叹天公亦多情,
  岁岁端午泪苍茫。
  当年青铜化粪土,
  金戈铁马入梦乡。
  愿效屈公凌云志,
  剑指苍穹战八方。
分享:
责任编辑:1351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1351 发布于 2008/6/28 13:14:37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内政外交才干,却因君昏臣佞,导致忠而被谗,信而被谤,终于被贬谪放逐。楚国首都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自投汨罗而死。但他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各有褒贬,粗翻一下史料,褒贬可分为三类。 汉代第一个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评价的是淮南王刘安。刘安给予屈原的《离骚》很高的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刘安继承了春秋战国时赋诗言志的传统,他说的“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就是儒家诗教中的“怨而不怒”、“温柔敦厚”,而这些正是儒家学说中消极的东西。用这些标准来评价《离骚》,表面上看,是把《离骚》抬高到儒家经典的地位,实际上只能是对《离骚》的歪曲。刘安对屈子的评价有正确的一面,但其落脚于儒家正统,难免对后人产生误导。 班固是贬屈的代表。他在《离骚序》中攻击淮南王刘安对屈子的赞美,并宣扬避害、保身的活命哲学,接下去便为屈子罗列了种种罪名。一曰“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二曰“责数怀王,怨恶椒兰”;三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四曰“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班固对屈原坚持自己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做法是很看不起的。他批判屈原的首先是未能明哲保身,其次是露才扬己。由以上两者而推出屈原的文章也不能与日月齐光。 史学家司马迁在政治上有与屈原相似的不幸遭遇,他有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屈原那样深厚而执著的感情,因而成为屈原的知音,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在《史记》中特为屈原褒贬分明地立传。在《屈原列传》中,他赞美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道直行”,“虽放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他赞美《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中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把屈原“眷顾楚国”同“心系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在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司马迁对屈原怀才不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自投汩罗江而死的悲惨命运寄予极大的同情。 后来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折中诸家,独标己见,明确指出屈原作品“奇文郁起”“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在艺术上则达到了“惊彩绝艳,难与并能”的高度,有意纠正评论家“褒贬任声,抑扬过实”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