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
  作者:苏宝大 发表:2014/12/18 9:25:35 等级:4 状态: 阅读:1172
  编辑按:语境不同,所要表达出来的意义自然不同。
  
  常听人说,开玩笑要分场合。我觉得,讲话更要分场合、时间和地点。所谓“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有道理。我看有些人讲话脱口而出,很随意。
  前些天中午时分,我在单位厕所里,埋头方便着。一同事进来,看样子他挺急的。边掏香烟,边点火,边腾裤子,只听“轰”的一声,出头了。随即转过头来,问我:你吃了吗?我扭过头问他:你来这里干啥么子的?看我反问,他看了我一眼,没吭声。好像也知道自己不该在这种场合问我这样的话。
  让我立马想起几件事来。今年夏天,我们村上有个年轻的教师突然去世。第二天大早蒙蒙亮,要去火化了。喊来村上四位长辈准备抬运死者上车,前往火葬场。四个准备抬运死者的人,个个都很沉痛地低着头站在死者一旁,等候时辰,等待主人发话。
  一旁有个长辈问旁边站着的人:老兄,(指抬死者的时候)你在前面还是我在前边呀!那个被称着老兄的人,这大清早的,准备要运送死人,被这一句问得一头雾水。觉得这样的场合问出这样的话来,就是感觉不对劲。很恼火地看了看旁边的问话人,却婉转地回答:老兄呀!我就不跟你抢了,我看还是你在我的前面吧。其实这样的一段对话,在一般人是听不出有什么不妥的。只是场合不太适宜。运送死人时,在我们这里是很讲究语言规矩的。这话问得实在不妥,随愿意抢着死呀!所以就出现了这样既诙谐又婉转的对话来。
  10多年前的某个日子。我们村上有个儿子,送亡母去火葬场火化。在火葬场,他遇见了邻村的在火葬场工作的一个朋友。这位在火葬场工作的朋友还不错,很讲义气。在烧这位母亲的时候,特别提醒场里的同事,关照朋友的母亲,不能乱动尸骨,多烧几十分钟。烧完后,这位孝子很满意。在准备上车回家时,想起了那位朋友,为了感谢他的关照,走到他跟前,先分香烟,后打招呼,再赞扬起来:你们的服务态度是一流的,下次还会再来。手一挥,再见!你看,傻话了吧。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场合,还能说下次还会再来,或说再见。这不是胡扯了吗?医院里也不能说这样的话呀!
  早年,有个镇上人老王,他在我们村上开了爿小店,此人实在抠门儿。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早,总是起得很晚,闭着个门,睡闷觉。有耐心的小朋友为了几块糖果,总坐在他家的门口死守。等着、等着,就望破门缝里瞧瞧。一个机灵的小朋友瞧出了新发现,兴奋地告诉大伙儿:快了,快了,老王在穿衣服了。这话一说,真完了。让里边的老王听了心里直堵。因为在我们这儿,长辈在要断气前,才急急忙忙召集家人帮着穿寿服,好完完整整去西天。这年初一的大清早,说老王快了,要穿衣裳了,真不吉利。他本来就有严重的哮喘病,听到这话,把个老王气得差点儿接不上气来。一脚踢开破门,气喘嘘嘘地吼道:去你妈的小杂种。将手心里的一把糖果,用力抛向空中,还没解气,又补骂道:你们快回家穿衣服去吧!其实,小朋友讲话本来就无意,童言无忌吗,不必计较。但是,老王岁数大了,怕死了,所以就往深处去想。
  其实,像吃了吗?再见!你在前还是我在前,快了,穿衣服了。都是些平常挂在嘴边的常用语。所以,平时讲话,首先得注意语言环境和时间的制约,不能信口开河。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4/12/31 21:14:17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4年12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3354
作者回复:谢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