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正视学生的顶撞

正视学生的顶撞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08/1/29 22:08:02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566
  编辑按:用如此开明的心态对待学生,难能可贵!
  一个唯命是从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所以以听话与否为衡量学生好坏为标准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师傅最大的尊重,就是学有所成。因此,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以理念战胜本能。师道尊严,在今天应该有新的概念。重视学生的顶撞,是一个为师者的教育从本能升华为理念的开始。
  
  首先,学生开始顶撞老师,不应该简单视为学生对老师的不尊敬。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发现学生行为的积极因素。学生开始有了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哪怕只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本能诡辩,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种进步。因为学生开始冲出老师头上的光环是要有勇气的。对这种本能要是善加利用,诱导其把这种勇气用在追求真理上。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因此,这种情况下,为师者要用道理说服学生,并鼓励学生用道理说服老师,鼓励学生以与老师辩论的方式解决疑问。让学生的认识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升华。
  
  其次,学生顶撞老师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反馈。它说明教育通道堵塞,学生与教师之间已产生隔阂,如果这种隔阂隐藏下去,势必为教育造成为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学生顶撞老师,切不可以力压服,否则会埋下隐患。应诱导学生从本能的自我保护式的顶撞,过渡到用道理为自己的行为找根据,直至在学习上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
  
  再次,学生开始顶撞老师,应视为学生扫除心理障碍的最佳机遇,在中国师道尊严是传统,学生生活在中国的国情里,如果没有巨大的心理障碍,是绝少能与老师顶撞的。所以,简单地压服学生对老师的顶撞,将使学生失去清除心理障碍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把其内心的所有想法都说出来。用为师者的睿智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再次,顶撞也是一种交流。虽然它是一种消极交流,但却为变消极交流为积极交流提供了可能。压制只能把交流变成无声的消极对抗。势必大大提高教育工作的难度。应鼓励学生,尊师的最高境界是把不懂东西弄懂,而不是无条件的逆来顺受,逆来岂能顺受。开明的教育工作者,会把顶撞视为进步、成长,至少是进步、成长的消极表现。
  
  再次,顶撞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表现。如果说否定自我是人成长的第一步,那么就必须有肯定自我在先。顶撞则是肯定自我的第一步。因为有了自我意识,学生才会顶撞。最可悲的是学生无自我意识可言。所以当学生顶撞老师时,教师应真诚地表扬学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我意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顶撞的潜意识根源。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因此部分来自学生的消极因素,是不能象其它工作障碍那样预以清除的,只有善加利用。重视顶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如果处理得好,将消极内因转变为积极内因,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矫正学生的对抗行为:
  
  1、把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学会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这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式走向成熟的必要途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要强求学生思维方式的科学性。科学的世界观是逐渐形成的。矫正学生对抗行为的根本办法是点燃学生磨练自己的欲望之火。一个好的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把大脑接收器,更多地对准关系他们未来,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样孩子们的生活才有动力,有目标。从未来社会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自觉地针对未来生活要求,磨练自己意志。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印证“意志”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少年时的磨练是奠定未来美好生活的基础。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少年,都应该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锻炼机会。每一份磨练就为未来积蓄一份竞争实力,积蓄一份幸福。这是人生规律,不是临渴掘井所能取代的。如果学生能把认识提高到这个程度,就会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挫折都看成生活的财富,从而振奋起精神,勇敢地面对未来。对抗演变为主动接受教育。
  
  2、要充分理解信赖学生,非必要不揭穿学生的谎言,或学生还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要通过勾通,使学生主动告诉老师。预先得之,必先予之。给学生主动坦白的勇气,是培养学生面对挫折,面对现实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逼迫学生承认错误的简单做法,是不能使学生从内心里认识不足的。相反如果学生内心存在着疑惑,还会产生对抗情绪。对学生学习中的苦衷,要在明确理解的基础上给以具体剖析。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适者生存的道理。要让学生懂得这种适应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变学生被动受教,为主动积极接受。
  
  3、对学生要做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忌主观臆断,道听途说,以偏概全,要重视学生对抗的情绪产生的因素。不要把学生的对抗行为轻易地与个人品质相联系。例如:“可以这样对学生说,你今天不冷静,肯定有原因,能否告知老师,
分享:
责任编辑:漂泊自由的阿杰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光光 发布于 2008/5/12 21:43:33  
希望震区朋友们能快速得到救援!
评论人SunMorning 发布于 2008/5/12 23:52:16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让我们用虔诚的心为灾区人民祈福吧!
评论人惊秋风 发布于 2008/5/28 11:33:04  
好文章,思路清晰,面面俱到,有论有证,很难得,应该在一些校园刊物上发表,在这里能看到的人太少了
作者回复:这都是一些鄙人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感言。可能其适应范围值得商榷,但符合基本教育规律。感谢朋友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