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多份关爱

多份关爱
  作者:石拓 发表:2015/12/2 11:38:03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148
  编辑按:过去儿童上街乞讨是生活所迫的谋生手段,如今很多变成谋财的手段了。除了关爱其实还应打击。
  
  日前,还是在新年里。据报道,纸质的和网络的都有,都有儿童被拐卖的事情发生,并且将拐卖来的儿童,经过“化妆”,据说有的还要人为致残。然后来到街头卖艺赚钱,或者来到热闹的地方向路人乞讨。结果,这些儿童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确实是被拐买来的;二是自家的,自家生产的孩童。
  我小的时候,看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是个孩童,好像还是个孤儿。不过,是否是孤儿,似乎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即使孤儿,也总归是父母所生。
  “三毛”是个流浪儿,从外地流浪到了当时的“大上海”。
  当时的大上海是个不夜城,日日夜夜灯红酒绿,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人天下。穷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最底层。“三毛”的到来,当然也不例外。尽管饥饿难受,但他还是活了下来。譬如:饿了掏泔脚吃,困了睡垃圾桶。
  “三毛”看到别的人家的大人,把小孩明码标价摆在马路边出售。想来自己大概也是值钱的,于是自己给自己标上了价格,将自己出卖。“三毛”还是有点“生意”头脑,出卖自己的价格,比别的人家要低得多。引来了“同行”妒忌的同时,结果还是没有将自己卖掉。当然,“同行”也没有卖掉。后来“三毛”拜师学艺,沿街耍杂技乞讨为生,等等。
  现在,离开“三毛”的时代已有六十余年了,社会也早已变革,学校教育的前九年也实现了义务制。不解的是,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儿童沿街卖艺或乞讨。据报道说,小孩乞讨,大人数钱,似乎是流水线式的“生产”。看来现在的乞讨,比起“三毛”的时候,先进了不少。
  以乞讨为生的人,自古就有。譬如:春秋战国时的伍子胥,因为楚王的追杀而出逃楚国,一直逃到了吴国。逃到吴国后,在未被吴王发现前,他就是以吹箫卖艺、沿街乞讨为生。在文学作品里,把以乞讨为生的人,称谓“乞丐帮”,简称“丐帮”。由此可知,文学作品里的乞讨者,可以结成“帮”,看来乞丐的数量还是不少的。
  假如日前的报道是真实的话,那么卖艺乞讨的儿童,连同躲在他(她)们后面的大人一起,人数也是不会少的,这倒是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多份爱心、多份爱护,让阳光照到每个角落。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