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大学之修德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修德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风清云淡 发表:2015/12/15 21:34:5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106
  编辑按: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日渐浮躁的人们,的确需要有更多像作者这样用真心学习、用良心工作、用爱心生活、用诚心养德得有品德有品味的人。让我们大家向作者学习!
  
  《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讲就是说: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这才是根本。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知到这几个信息:
  一是关于学习:一句话“致知在格物”,什么是格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对于学习,我的理解很简单,“学”就是模仿,习就是养成,学习就是通过比照模仿既有的知识和经验,逐渐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现在大家都在提的“养成教育”也就如此。
  学习有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互相递进。第一个层面叫“知”,什么是知,知就是感知、知道,通过学习知道这是牛那是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并通过反复的学习不断加深对这些事和物的印象,在大脑中形成概念,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形态和阶段,是感观的层面;第二个阶段叫“识”,识就是通过反复的学习,对认知的事务和事件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找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比如这个字怎么写好看,这个问题怎样解答或者解决最简单等,这是学习的深入阶段,是思维的层面也叫做理性的层面。
  与之相应的,学习有三大功能。一是认知世界功能,二是指导实践功能,三是愉悦心情功能。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从一无所知到认知世界;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掌握更多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人间的感情;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真正成型的价值观念;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在在面对困难时,找到支撑自己精神家园。
  关于学习,我想说,只要你能够从学习中找到感动,我想你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至少对你的人生、对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二是关于品德:“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说“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这里面有关于品德最为关键的两个词,“心正”和“真诚”,要怎样做到心正和真诚呢?
  首先要有公正心。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法治追求的终极价值,要做到心正,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无偏无颇,遵王之义”,这正是我们“遵义”这一名称的出处。这也就是说,对我们每个公职人员来说、在遇见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要用公正、无私、利他的心来解决。
  其次要有真诚心。真诚就意念真诚,心中随时有真诚,而且把真诚作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自觉行动,不作假、不欺瞒、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说一套做一套,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再次要有正义感。新闻报道中经常有一些负面的报道,就是发生一些案件或者事件时旁人冷漠无比,看见别人遇到困难甚至是紧急情况时不伸手援救,甚至遇见违法犯罪行为只有没有侵害到自己时都不闻不问,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要不得,既害人又害己,应该坚决摒弃。一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正义感,一定要有敢于和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风气作坚决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最后要有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对待我们所遇见的事情不偏不倚,不强求不奢求,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办好,用平常心待人接物,用平常心面对困难,用平常心对待荣辱得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际云卷云舒”,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象陶渊明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才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在刚过不惑之年时曾经给自己定下了“不畏惧、不媚俗、不偏离、不求全”的“四不原则”,其实也和这里我所讲的品德一一相应,不畏惧即正义感,不媚俗即真诚心,不偏离即公正心,不求全即平常心。
  三是关于生活:“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要想把国家的事情管好,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村都是如此。如何好管理好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生活的问题。
  我曾经研究一个与生活最贴近的词“过日子”。何为生活?简单通俗点讲,生活就是过日子,十年前我对“过日子”这个词作了一个新解,大家一直说是玩笑话,但直达事物本质。过日子讲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过”,过是什么?就是过去,就是父母就是老人,作为子女就是要照顾好老人,这是义务,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日”,日是什么?象形字,《易经》里讲一阴一阳交合,再形象点讲男女交合之状,一个男性生殖器和一个女性生殖器结合在一起,干什么?传宗接代,这是最原始的生殖崇拜,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人性。从现代的角度讲,就是男的要招呼好媳妇,女的要招呼好男人,要生儿育女,要种族繁衍,就这么回事。
  第三件事情是“子”,什么是子?很明显,娃娃和孩子的意思,子在古汉族中往往作动词用,就是要管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何为生活?就是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就是要照顾好老人,招呼好配偶,管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我想,如果大家都做到了这三点,这日子也就过好了,这生活也就有滋有味了。
  四是关于工作:对工作如何定位?
  首先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无论是谁都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取生活的必要物资,不工作谁来养活自己还有家人。
  其次是要用自己的工作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这是一个良心的问题。如果你是政府官员,那你就要真正为群众办点实事好事;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就应该为公司努力,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果你是教师,你就要千方百计把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你的每一个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工作就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工作也是为他人提供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一来一往中,就体现了人的价值。
  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端正,经常有很多人会抱怨这样工作辛苦那样工作累,但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工作都辛苦都累,只是看自己尽了心尽了力没有。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艰辛,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难处,平时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面的光鲜而已。用一颗平常心,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少计较得失成败,少计较名利是非,用良心去做,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有声有色。
  关于工作,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与其挨批了才被动去赶,不如自己主动先做”,前者要挨批评受处罚,后者会被表扬甚至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个道理其实非常浅显。
  最后,我用四句话与大家共勉:用真心学习、用良心工作、用爱心生活、用诚心养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有品德有品味的人。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