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子规轻啼 不如归去

子规轻啼 不如归去
——说说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作者:风约青莲 发表:2015/12/18 20:47:32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595
  编辑按:借杜鹃表达伤春惜春之情,或感怀离仇别恨,寄托悠悠乡思,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赋予杜鹃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象。
  
  杜鹃,又叫子规、杜宇,总是朝着北方鸣叫,昼夜不止,其声极其哀切,所以有杜鹃啼血的说法,而更让人心情激荡起伏的是,它的叫声恰如“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正因为这一唱三叹般的哀鸣,杜鹃被喻为“天地间的愁种子”,成为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借以表达伤春惜春之情,或感怀离仇别恨,寄托悠悠乡思,读来愁肠百结,意味无穷。
  寄家国之痛。“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金陵驿》中的尾联——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将无法生还故乡,那就让自己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吧,亡国之痛、之恨可谓血泪凝之。而南唐后主李煜《临江仙》中“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也是以子规轻啼来表达亡国的悲痛与哀伤,读之倍感凄凉。
  诉思念之情。子规鸟又有思归、催归的叫法,因此古诗词中也常用其表达深切的思念故乡、亲友的感情。如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纷纷飘落的杨花和哀哀啼鸣的子规寄寓离别悲伤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和深切同情。贺铸词《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皎洁的月光笼着如雪的梨花,杜鹃声声凄厉,在这样一种凄婉哀怨的氛围中,恋人思之而不归,怎能不伤心欲绝?
  宣谪居之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真是写尽了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的怨恨与凄苦。而宋代词人秦观谪居郴州时的悲凉、孤寂和凄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少游词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斜阳残照、春寒料峭中的杜鹃怨啼是何等的催人泪下!
  抒惜春之怨。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惜春词《蝶恋花》:“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春残时节,绿满山野,杜鹃即使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可谓妙矣!其他如苏轼词《西江月》:“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杜牧诗《惜春》:“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杜甫诗《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也皆是借杜鹃之啼抒惜春之情,读之令人惆怅不已。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