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饭余茶谈>善良“种子”

善良“种子”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17/9/3 13:53:15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036
  编辑按:“善良‘种子’越多,社会的‘善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最近看到一则网络信息“57美分建立起来的大学”。说是【占地近百亩享誉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美国费城综合性大学最初营建时,仅仅付出了57美分采购地皮。如今人们慕名前来费城大学参观时,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主楼的展览大厅,在那里悬挂着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画像,而这个不知姓名、年龄和出生地的小女孩,居然被公认为是这所著名学府的始建者。
  故事发生在1803年,那时候的美国刚刚摆脱殖民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一位体弱多病的母亲牵着女儿的手来到了费城,但是她们找不到任何营生的活儿,被迫靠四处乞讨来打发困苦的日子。
  一天,母女俩来到城郊一所学校大门外,蹲在墙根处晒太阳。从墙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和钢琴的弹奏声深深吸引了母亲身旁的小女孩,她不解地问母亲这是什么声音,为何会如此动听。母亲愁苦地一笑,告诉女儿,那是一所贵族学校,是专门供有钱人家的小孩子读书和弹奏钢琴的地方。从此,小女孩一有机会就跑到学校围墙外倾听里面传出的悦耳声音。
  有一次学校礼堂内举行音乐会,小女孩实在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就恳求看门人放自己进去,却被看门人拒绝了。
  就在小女孩泪水涟涟地要走开时,一位老师恰好从旁边经过。他问清缘由后,以自己的名义做担保带小女孩进到校园里。小女孩疑惑地问那位老师:“既然富人和穷人家的小孩都喜欢这里,那么为何只接纳富人子弟而拒绝穷人家的孩子进入校园呢?”
  老师也许是为了保护小女孩那颗脆弱的自尊心,用善意的谎言笑着答道:“哦,因为这所学校太小了,小到只能容纳下富人家的孩子。如果等到学校扩建的时候,一定也会欢迎穷人家的孩子来读书的。”
  小女孩此后一边憧憬着美好的读书梦,一边继续随母亲在城市里乞讨。第二年,母亲不幸染病身亡,不久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也在一个寒雪飘飞的冬日,被冻死在学校围墙外。
  流浪者管理中心收容人员赶来处理小女孩尸体时,意外地从其口袋里翻出57美分硬币和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纸条:“为了能把这所学校扩建得更大,使所有的穷孩子都能进到里面读书,我已经忍饥挨饿足足攒了57美分啦……”
  人们读过字条后,才晓得那些文字是小女孩母亲生前教给她的。小女孩为了实现心中渴盼已久的夙愿,整整乞讨了一年时间才攒下57美分。但她不是把这些钱留给自己,而是想捐给学校用来扩建校舍以便全城穷人家的孩子都能被收纳进去。
  小女孩和57美分的凄婉故事被媒体报导后,人们无不为之动容落泪,同时纷纷把这种感动付诸行动。一个房地产富商主动请求把近百亩土地出售给那所学校以扩建校舍,而且售价仅仅是57美分;接着有木材商、砖石经销商等各个商贾巨头更是倾其全力捐献建材用品,继而有无数能工巧匠到学校报名,甘愿义务出工扩建校舍。那所本来小得不能再小的贵族学校就这样逐渐扩大为占地近百亩的大型公立高等教育学校,并更名为费城大学。
  费城大学从正式建校至今已二百余年,它与美国其他名牌高等学府迥然不同的是,对待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一直是减免费用和实行经济补贴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年那个不知姓名的小女孩,是她把天真的爱散落成心灵的花粉,并传播给更多心灵的花朵,因此酿造出人间最甘甜的花蜜。】
  余很少原帖照转,可是看了此帖,不忍从这则帖子里去掉一个字!因为每个字似乎都在向世人宣示一颗足以感动良知的善心。原帖后有一则跟帖【当一个社会不再被感动,一定是堕落的社会!中国大陆的国人并非不被感动,而是善心被强暴得麻木了!权力染指捐赠的社会都难免如此堕落!捐赠“标准”看似能在短期内暂解燃眉之急,可是透支善良的恶果就是导致良知堕落!】。此帖转发后,又有读者跟帖【这57美分就是爱的“种子”!但凡能够成为“爱的种子”的善举都是没有标准的主观意愿。】寥寥数字,令余对于当前的各种捐赠颇生感慨。
  我们的国家人均财富与资源还较少,加之社会分配的不均,社会的“善源(民众自发援助他人的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挥霍不得。应该把有限的“善源”应用到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可是由于权力的干预,社会捐赠有效利用率往往不十分理想。红十字会等具有背景的慈善组织,频频爆出绯闻,公信力空前走低。所以,大家在救灾时常常希望把捐赠直接送到灾民手中。可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捐赠利用率,却也有弊端。因为私自捐赠救灾,受信息局限,也很难使捐赠比较均衡地惠及所有灾民。对于灾情信息掌握最及时最系统的还是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如果“捐赠的救灾资源”发放采取政府信息指导依法监督不直接参与,民间各捐赠方派代表自发组织临时机构发放,或许能够规避“传统弊端”。撇开官方直接发放捐赠救灾物品,亦可能在无序的“救援”中降低社会捐赠的利用率。
  官方可以根据灾情与社会捐赠情况反馈,向主要捐赠方提出组织救灾临时救援机构的建议,由主要捐赠方(捐赠大户)挑头,组成由所有捐赠单位及捐赠个人组成的志愿者救灾临时组织机构。在广泛接受捐赠方建议的情况下,根据政府掌握的灾情信息,指导制定救灾捐赠物品发放标准与发放原则。所有捐赠者都可以申请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救灾物品的发放,既直接参与救灾也可以监督社会捐赠的公平合理利用。
  此举一方面与政府救援形成互补,增强救灾力度。同时预防“传统救灾弊端”,将救灾透明化。相信倘若国人知晓自己的爱心能够直接惠及灾民,几千年文明的民族还是能够有足够的“善举”互助度难关的。
  单位捐赠,可以包括法人捐赠与接纳个人捐赠,但职工个人捐赠不宜设定标准,可以提供捐赠账号(包括微信红包账号)接纳职工个人自愿数额的捐赠,然后根据政府公示的灾情信息(对于救灾物品的需求种类与数量)直接按市场价采购(或委托采购)救灾物品,送往灾区“社会捐赠临时救援机构”救灾物品集散地,并根据“社会捐赠临时救援机构”建议(“临时机构”不得拒绝任何单位的至少两人的救灾志愿者申请),委派至少两人以上人员以志愿者身份直接参与捐赠物品的发放。这种方式能直接解决个人捐赠繁琐过程与疑虑。为善心松绑,让国人的善举成为一种主观的自发行为。
  救灾款项最难“管理”,而且灾民们在服务设施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救灾款也难以及时发挥救灾效应。所以,救灾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实物救灾。救灾剩余的捐赠物品,可以委托有诚信的民间机构在捐赠各方的监督下进行义卖,然后把此款项用余灾区公共设施的复建。
  单位接纳捐赠与组织捐赠的区别在于“接纳捐赠”的爱心是“善良种子”,能够生根发芽,激活国人内心的善良本性。
  少时,城市下水条件不好,需要各户把自家的脏水送到公路旁的公共下水井。每当余准备把自家的脏水拎到路旁下水井倒掉时,母亲总是要叮嘱一句“把脏水倒了”。起初余是很不情愿,本来已经要自觉去倒脏水,却成了被支使。终于有一天,余拎起脏水桶准备去倒脏水,母亲再一次“叮嘱”,余狠狠地摔下脏水桶,任凭母亲打了三十几下嘴巴,都没有再重新拎起脏水桶。从小疼爱余的奶奶几近于苦求地劝说余向母亲服软,可余就是抱定被打死也决不再在母亲“叮嘱”后去倒脏水。后来母亲与全家都拿余没有办法,再也不管余是不是倒脏水了。却从那时起,余自觉倒了十来年脏水……
  此番水灾,有些毕业学生群里的弟子们与余抱怨在单位被以自愿的名义强迫捐款。余虽深有同感,却深恐孩子们内心的那点点良知受到打击。只好给孩子们一种选择“一是被强迫捐助,甚至捐助有可能没有被有效用在灾民身上;一是不捐助,灾民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二者你们选择哪个?是忍受委屈救助渴望救助的灾民,还是选择自己不受委屈,让灾民生活在无助痛苦之中?换位思考如果你们受灾时会怎样理解此类‘有理由’的拒绝救助?”
  孩子们当年在校时,余就常常告诫孩子们“委屈是强者的力量,平庸者的障碍,弱者的毒药”,大多数孩子们不再抱委屈。余在群里盛赞那些捐赠救灾与直接参与救灾的孩子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告诉孩子们只要你们不无视周围人的痛苦,不以各种理由拒绝对无助的人施以援手,你们就是伟大的人。有几个孩子回复问,那老师我是伟大的了?余肯定地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为灾民们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你就是伟大的人。有几个孩子听了余的劝解,当即表示要到灾区去当志愿者直接参与救灾。
  可是让做好事的人遭受委屈,绝对是种与文明相悖的现象。也许组织捐赠方同自愿捐赠者有着相同的愿望,都希望帮助需要帮助的灾民,但是救灾“标准”永远只能是标准,永远会带着愈来愈强烈的反感,不能将“爱心”变成种子,从人性的层面激活国人内心深处的那善良的本能。
  善良“种子”越多,社会的“善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健康的社会应该更多地培育“善良种子”,而不能满足于善举的存在形式。为什么我们社会出现那么多“小悦悦事件”之类的冷漠,除了人们对于“司法公平”的忧虑外,更多或许还是我们的社会缺少“善良种子”,所以我们的社会亟待立法规范“社会捐赠与使用”,目前这方面的法律还非常笼统,缺乏细则与可操作性。
  余说服弟子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解灾民于苦难,可违背人性的“善源”终有枯竭的时候。让善举成为一种心甘情愿,让爱心成为“善良种子”,透支“善源”的“捐赠标准”弊远远大于利。将善心标准化,就破坏了“善良”的活性,多少“爱心”都不会发芽形成一种可以再生的社会资源的。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