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小说频道>市井乡情>露天电影与竹火把

露天电影与竹火把
  作者:老撷 发表:2020/5/21 16:48:44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776
  编辑按:那清贫年月里,一场露天电影,就像一道精美的菜,令人迷恋不已。那些火把,更似冬日的暖阳,让生活多份精彩。因为那些美好,所以,怀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娱乐方式不多,看一场露天电影是最时尚最有品位的精神消遣。
  
  插队落户的公社里有两名专职放映员,他们总是骑着自行车驮着放映器材巡回到各个生产大队去放电影。每逢大队部的广播喇叭里吆喝:“今仔日暗迷(今天晚上)搬电影……“村民就如同过节般的兴奋。
  
  放电影地点一般放在大社头,落在山旮旯里的小社人忙完了一天的农活,洗洗涮涮后换上干净的衣物,带上竹火把,匆匆忙忙地赶山路,为的是能看上一场电影戏。
  
  露天电影放映很简陋,村子的土戏台上竖上大竹竿,拉上绳子扯块电影布,再隔出十米左右,向社员借张八仙桌,架上大轮盘的胶片放映机通上电就搞定了。农村人最实在,十几个生产队有着上千人口,再加上邻近村庄的人们冲着电影而来,大社头的人总是将家里所有能坐的凳子椅条全部摆放在电影布下占位子,为的是让亲朋好友们能看得开心坐得舒服。
  
  那些年大部分影片都禁映了,《打击侵略者》因是一部抗美援朝的战斗片,与《地道战》《地雷战》属战备示范片,没有列入封资修的影片范畴而得以在乡村轮流上映。因打美国鬼子的影片有大量的真枪实弹出现在银幕上,大郎囝仔都爱看,即使是看过了多遍,台词可以倒背如流却依然喜欢。
  
  当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闪光的五角星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响起来时,全场一片安静。片名《打击侵略者》映出之后,气势磅礴,昂扬浑厚,用泉州音闽南话诵读的毛主席语录”……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话音刚落就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同安县在1970年2月划属晋江专区,以闽南方言译制影片,为的是面向农村播映,让普通话听不太懂的农民更能看得故事的内容,按现在的话说是接地气。晋江与同安腔尽管有些差异,当扮演丁勇的演员叫朝鲜阿妈妮”阿母“之时,全场笑声一片。阿伯阿姆们好不得意地说,朝鲜人称呼”老查某“与我们一样说本地话,成了第二天出工时社员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银幕上推出“再见”字幕时,人们停在欣喜与激动中,因为”我们“打了胜仗,”他们“失败了。早已熟烂于心的剧情,点燃了观众们爱国主义的热潮,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一些年轻人恋恋不舍地甚至围着放映员打听第二天晚上在哪儿放电影,他们还想继续过过瘾。
  
  影片的主要演员张良知名度很高,是电影《董存瑞》的扮演者,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部一人饰两角《哥俩好》扮演双胞胎兄弟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角儿,村民对他的印象极佳,因当时我在大队宣传队当导演,他们都说,我与这个叫张良的长得有几分的相像,让我开心了一大把。
  
  夜已深,呼儿唤女回家的长辈们扶老携幼,往家里赶。一片黑暗中竹火把点燃了,远远望去,弯弯的山道上到处星星点点,或远或近、或明或灭的火苗在山野里的光亮,闪烁不定,或浓或淡的烟雾,袅袅娜娜,照亮了人们的归途,伴随着的是满耳喧闹的人声。
  
  一晃几十年过去,露天电影淡出了我的记忆,山路上不再有记忆里的火把。当电视机、电脑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露天电影的诱惑力便渐渐消失。在夜色星光下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中,老电影给人们留下的是怀旧与念想,我们这代人曾经受过露天电影蛊惑的灵魂,尤如那竹火把,不管天有多黑,路有多远,便对那份清贫,甚至穷苦的日子,始终满怀着信心和勇气,追索着那片夜色之光,至今仍然让我觉得,无比的温馨和亲切。
    
分享:
责任编辑:落拓书生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