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评泰安诗人王德席诗歌

评泰安诗人王德席诗歌
  作者:王霁良 发表:2020/8/6 17:15:20 等级:4 状态: 阅读:859
  编辑按:作者对诗人德席诗歌的理解达到至深的境界,美妙而富有哲思的语言构成读者视觉与心灵的共鸣。
    
    诗人王德席是济南七亩园文化沙龙成员,我是这个沙龙的学委主持,一块相处十多年了。德席写诗,有二十多年的诗学磨练,他当下的作品已经很成熟,很老道了。他长期生活在肥城陶山脚下,据传那是陶朱公范蠡隐居的地方,距离济南一百多里,但七亩园的多次活动,他都早早赶来参加。我与他在工作、生活、写作上相互激励、相互鞭策,也见证了他诗歌的进步。
  许多单薄的作品主要是没有传递出土地的声音。不记得这句话是哪位诗人说的了,但我很认同这点,我也是打小生活在鲁西南的乡下,二十多岁才入城市,在城市生活久了,回想年轻时在家乡的自己,竟像彼岸的人。德席一直没有离开家乡的土地,半生羁勒于此,他的作品很接地气,诗贴近乡村生活,他不写他不曾看到不曾接触的东西。就像他那首《喜鹊守住人世的善念》中的诗句,——“半弯残月是母亲含化的黎明”,“母亲”,在这里也指生养自己的土地。他的很多诗作充满了对家乡山川日月的赞美,充满了自我陶醉和玄想,像《虚幻之河》“一如白驹过隙拉长了时间的河面/若白银的夜空梦中醒来澄净的河流/俯冲的雄鹰炸开羊群/任流斛临渊穿过肋骨的光芒/虫鸣松声播远碧草的春天/是体内积聚山河歌吟的火种/……笛音流淌雄美的山脉/众鸟缠绕的远树与光同尘/蜿蜿蜒蜒一行灿亮的雁书/闻听路边的竹丛瘦瘦的长啸着/冷丁丁的风吹着湿哒哒的太阳/是碧绿的鸟鸣落入放晴的耳窝/或是沿着梦境流入蔚蓝的心中……”。歌唱理想,歌唱家乡,德席的诗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充满浪漫气息,充满直觉和推想,意向重叠,语言繁复,如急骤的韵律,美国诗人勃莱说诗就是一种舞蹈,他的这些诗句,不正是重叠一起的舞蹈吗?
  从诗歌的叙述方式,可感知诗人的性情,德席的诗是自身的写照,他在《生命的暗香》一诗中写道,“大海在我的身体里潜伏/每一轮日出都藏在海底/我感到黑暗对我的抚摸/几乎触到内心深处的光/这是肋骨佑护的玫瑰”。他的《走过一座高山低头的暮晚》:“我身上有光,那是被虫子咬破的地方/倾听黑暗中澎湃的黎明/不知此时有谁与我一道醒来”、“露珠赶着太阳,内心修复着黑暗/不知有多少爱在心中起伏/哪怕像水滴一样坚持了又坚持/有人说我是落魄的诗人/那是因伤痛而得到的美德/你若懂得便是春天”。一如惯有的舒缓自然的诗风,娓娓隐现一个寂寞的诗人形象,以及若隐若现的失落,这是诗人的自心观照,虽有心灵系累,虽有痛苦、磨难重重,仍有不肯妥协的力量。
  城市沸腾着人类的思想,但乡村是宁静的,一个诗人越是纯粹,离世俗功利越远,读他的《有谁安抚你内在的众生》,“一粒稻谷照亮内心的村庄/在缝合的地方留下淡淡霞迹”。多么美的诗句!诗人不仅在诗中安妥了灵魂,还有了更新的发现,有了向内的审视,“内在的众生”五字是词语新的、突兀的糅合,很值得玩味,包含了诗人自己一肚子的想法、半生的心得和理想,甚至包含着深埋内心的对峙的矛盾。
  德席的诗有画面感,这是他诗歌的另一特色。写诗,增强画面感的秘诀就是多用比喻,用叫人联想、带有叙述性的比喻,德席的《生命的暗香》,一路延展,走的就是这个路子,“午夜问路,苦海摆渡/一个不愿还俗的人/内视、内观、内证自己的存在/只因我有佛陀的肉身/隐匿着光及生命的暗香/内心聚拢无限的力量和慈悲/披满身星光怀抱花朵的喜悦/走向群鸟覆盖的村庄/要把破碎的月光打造成钉子/才能修好内心仰望的夜空”,他从家乡的山水中发寻、取象,让这些意象喷涌而出,心灵妙绪从内心流淌,飞扬的语言进入内核,进入超验之境,格调清新,舒卷自如,带着崭新的感受力,带着独有的气息和韵味。
  “水因善下出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德席写诗,有倾泄力,有开阔的气象,产量也不低,在齐鲁诗坛,他的诗有一席之地;诗艺上他一直在探索,当然也有需进一步打磨的地方,比如落笔稍显散漫,结构松散,导致了诗意的不集中,诗感上缺少冲击力。但这些不是主要的,在诗风的追寻中他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二十多年的诗学磨砺,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还在向诗外的夜空仰望,在跋涉中磨练着诗性,相信他会有更多的突破。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