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恶习——民族的悲剧(三)

恶习——民族的悲剧(三)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08/2/22 9:19:04 等级:4 状态: 阅读:2131
  编辑按:国人的恶习之三,非理性的思维模式。
  民族的悲剧之三是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半个多世纪,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算长,可是对于一种观念的形成却足以影响历史。建国后,我国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模式,使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意识发展到极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国策,使国人的头脑更加僵化。团结在以某某为核心的……周围,使国人已经不习惯思考,或者不敢思考!一个民族不团结,没有凝聚力,就不能发展。但是凝聚国人的应该是一种精神,国人奋斗的方向应该是民族发展所向。这才是至高无上的爱国主义。
  
  (1)
  
  自由与爱国主义并不矛盾。自由主义并不是无政府主义。我国至今天安门广场升旗还会有许多人参加。表面上看,国人该有多爱国。可实质上这正是国人们爱国意识须要强化的标志。因为国旗在同胞们的眼中,却未能长存心底。许多国人看国升国旗,如同看戏剧。
  
  一位中国军官,到美国西点军校交流。当国旗升起时,所有能看见美国国旗的人,不论肤色与种族,不论国籍,都庄严地向国旗行注目礼。当时中国与美国之间,仍有矛盾。加之这位军官成长于与中美两国敌对的时代,他想我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向美国国旗行礼,这不是有损民族尊严吗?可是当他看到不仅广场上,就是走在远处路上的人,都停下来向美国国旗行注目礼时,他不由自主地向美国国旗行了个军礼。事后,这位军官观察到,只要国旗升起,国歌奏响,走在街上的美国人无论老少,都会停下来,向国旗行注目礼。他明白了,美国为什么如此强大。因为国家利益在公民心中。他不由得对美利坚民族肃然起敬。
  
  中国的学校,都有周一升旗的仪式。我所在的学校,校院墙外就是市场(虽然这不符合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规定……),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早市上的人叫卖的还在叫卖,讨价的还在讨价。没有人注意到国旗在升起,国歌在奏响。我要求迟到的学生,要站在原地向国旗行注目礼,可是当孩子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路上的行人却在后面破口大骂:“快走,傻×玩意儿,象个木头橛子站在那干什么?”孩子们象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急忙跑进校园。为了怕孩子们发生危险,学校不敢再要求迟到的孩子在校园外行注目礼了。除了周一以外,一周内的其它几天,学校早升旗不举行仪式,校园内的学生就无视国旗的升起与国歌的奏响,当我进学生处后,要求学生在国旗升起与国歌奏响时,要站在原地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可是却遭到上致领导下致普通老师的指责。领导要我没有用的少说(当时我正在用广播要求在操场上走动学生向国旗行注目礼,对学生进行国旗代表民族,代表你、我、他的尊严教育),老师们更是对我批评他们的学生不向国旗行注目礼表示强烈的不满。好在后来学生们习惯了,加之组织升旗的新团委书记认同我的观点,对此的非议渐渐地淡漠了下去。
  
  (2)
  
  在路上遇到男人与女人发生矛盾,不用问原因。肯定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帮助女人。女性作为弱视群体应该得到保护。国人的潜意识里,只要男人与女人发生矛盾,就一定过在男人一方。因此,一个女扒手,在街上行窃男人后被抓住,只要这个女贼喊一声“非礼”马上就会有一大群男人上来充当护花使者。女贼则可以顺利跳跑。就是警察在抓捕女犯人,如果没有女警察在场,又不穿警服,女贼照样可以利用人们的这愚蠢的善举逃之夭夭。不能否认这里面有正义的成份,可是一对比就看出隐情来了。我在松花江游泳,一次一个女的喊救命,众男人们都奔跑过去,下去一二十人把这个女人救上来,并且关注到女人清醒后离开。同一个地方,一个男人在水中挣扎,喊救命。可是岸上的人们足足注视两三分钟,没有人下水,最后是我们几个朋友从远处赶到那男人落水的水域,把他救了上来。这让我们从人们的潜意识中,看到人们内心私欲的一面。那些救女人的男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潜意识中期望有英雄救美后的奇迹发生。正是这种私欲,驱使那些男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挺身而出。原始的冲动,非理性的是非观念。
  
  (3)
  
  二十多年前,老师找到学生家长,家长几乎没有怀疑老师给孩子们下的结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问清楚,就会打孩子一顿。可是如今,老师们对孩子的表扬,家长从不质疑,即使超出家长的意料之外,家长也认为是奇迹发生。在老师介绍孩子的缺点时,家长即使明知道孩子有这个毛病,可是也还是认为孩子改了,是老师以旧眼光看孩子,需要认真核实。为了帮助孩子推卸责任,有家长与孩子一起欺骗学校与老师。对孩子生活中犯的错误,从不认为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失误之处。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好学习,就是好学生。忽视孩子行为品质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当孩子做出许多有悖伦理的事后,家长总是认为是孩子跟谁学坏了。从不认为是对孩子的品质教育不到位。把老师对孩子的非文化课教育,认为是多余的,与孩子们一同抵制。
  
  义务教育乱收费升华为高价“买卖”学生。一些学校为了能办下去,保住教师们的饭碗。不<
分享:
责任编辑:光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6/22 14:47:57  
杜甫在蜀期间部分著名诗作
《堂成》
【原文】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赏析】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江村》
【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婉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恨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6/22 14:48:05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6/23 12:10:30  
万佛楼看起来怎么像黄鹤楼?哈哈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6/23 12:21:27  
整组PP除了万福楼那张,以及楼上两张,还有楼下一张清晰外,其他的PP总有一种雾气缭绕的感觉,细节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光线的原因了!
个人感觉而已!呵呵!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08/6/24 19:42:57  
据说,在大地震中,一些古迹遭遇到毁灭性的破坏……,哎,可惜、真可惜!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08/6/24 19:57:54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 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是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后世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 "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杜甫草堂博物馆完整保留着清嘉庆重建时的格局,面积300余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春梅,夏荷,秋菊,冬兰四季芬芳。

  杜甫草堂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旧址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

  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位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64平方米)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参观信息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38号,成都市外西草堂路
开馆时间:夏季7:30—19:00;冬季8:00—18:00
交通:乘301、82、84、35、17路公共汽车
价格: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