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记一个叮当响着的下午

记一个叮当响着的下午
——红娃《深如秋天的钉孔》读后感
  作者:风重 发表:2009/9/28 14:44:10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400
  编辑按:“一首好诗,大多数情况下带有自身的呼吸,比如诗歌拟用手法上的一些节奏。既使是自由体的诗歌,很多时候也是由情感节奏把握了诗歌的运行。”
  
  我看见我旋转着,被一面镜子吸收。
  ——题记
  
  近些日子,天气蓦然冷起来了。或许因为时常头痛的因素,精神反而比之前一段日子亢奋、活跃了许多。犹想起去夏住院时,捧着一本钟书先生的《七缀集》,自然而然的耗费了我一些清静无为的晨昏。它几乎让我把书页翻旧,捻皱,却依然感到集里词句的新鲜和清晰。没有电脑,没有工作,整日对着窗外波平如镜的西湖。无为、清静,我整个成了仁和闲散的人。
  正是那段日子,也让我同时回顾了一些熟悉名字的诗歌作品。而有些诗歌,读过以后就无法忘记,或多或少留下一份较为鲜明的印象,让我偶尔牵挂,总想为这些不错的作品做点什么。或是说,我会觉得不做点什么就欠着它什么一样的。有时侯,这种感觉甚至可以持续几月、一年或更久。当然,这样的经历不会很多,但一年总会碰到那么几首。比如我一直喜欢先发兄的《与清风书》,经常想在自己的陋文中引荐一下,哪怕仅是粗糙地谈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而在前些日子,我的兄弟风筝在聊天时向我推荐了红娃的一首作品《深如秋天的钉孔》。应该说,这首诗歌是我07年读到印象最为鲜明的作品之一。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是在一个热闹且又仓促的场合。当时,是和几位友人在百无聊赖地谈论一些身边的诗歌作品。但在乍粗读它后,我的心里好像突然就安静了下来,窗外屡禁不止的汽车噪声也蓦然消失了。如此沉寂了好一会,我才在谈话里浅浅地说了些自己的感受:“语言简洁、凝炼、厚重、质感,具备生活图像的本体特征,诗歌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水【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融,成功地领悟了冷抒情艺术里比较难得的精髓,是不错的一个”。之后,我就一直惦记着这么一首仅短短十五行的诗作,并把它留在文档中存了起来。最近几日,我甚是认真地把它读了几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琢磨,思索,品味,然后默然许久。
  我仿佛看到作者站在一个空旷的下午,犹如诗歌中所言,“在一个有风的,木牌子/叮当响着的下午”,独自一人品味一些感慨。感慨自己的渺小与微弱,“而我揣怀着低微和谦卑/执著而又不忍靠近”;感慨时间的空旷和岁月的无情,“像我年少时候的那枚桃子/缺少汁水”;感慨一些虚无与寂寞,“记录下的文字,已经难以辨识/难以让后来者扑捉到蛛丝马迹”;还有一些来自心灵深处的隐隐的疼痛,“说出我深如秋天的病疾”,“我一言不发,沉默良久”。
  我总是认为,一首好诗需要厚实的内在承质具体承载。诗意的表达,某种程度上在于把【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由生活的口袋剪贴到文学的口袋。而这首诗歌,我无法把它仅仅理解为那是作者对他自身的勾勒,我宁愿让它是对大多数都市青年生活现象的一幅速写。尽管作者仅仅较为含蓄的表明自身的思想,但诗歌已经告诉读者一切。它自然而然地剜进了读者品味生活的内心深处,或许更是时代的深处。而且,既使我随随便便的引用作品中一个句子或几个句子,都感觉是在试图挖掘出思考的隐藏面,随即使之呈现于让读者感觉阅读晶莹剔透的层面。
  而再一次回顾全首时,“我一直试着从侧门而入/小心翼翼的打探,冥听/看那些发绿的果实,以低缓的光晕呈现”,这是让我乍读就感觉喜欢这份独特的宁静之处。朴实简洁的语言,藏着逻辑思维闪耀的潜在光芒。这里的“试着”、“小心翼翼”、“打探”等等,形象鲜明立体,非常生动地体现了“我”内在思维上一个妥贴的在,并且巧妙地为读者显示了一幅精彩的画面。
  然后,作者的笔触轻轻一转,“像我年少时候的那枚桃子/缺少汁水,它在第一场战役中/记录下的文字,已经难以辨识/难以让后来者扑捉到蛛丝马迹”,从之前隐构的工笔转换成山水写意的动态叙述。在这里,“缺少汁水”、“难以辨认”到“蛛丝马迹”,淡淡的叙述中抒情渗透,有如羚羊挂角,了无痕迹。如果仅是粗略地把上述两段当成构思中的两个转换过程,从动态的叙述切入轻松地转换成静态的“年少”回忆,应该说作者在语言和文本上的把握已经到达了一个精炼的高度。记得胡适先生说,一篇好文,最让人手不释卷的是平白的文字勾勒出极妙的意境,文字最高深的技巧在于朴实的内敛。新诗在用词时讲究一个通透,就是这个意思。我想,作者语言已经开始初步达到“内敛”的高度了。
  应该说,我在本首里最喜欢“我一直想以这样的口吻/在一个有风的,木牌子/叮当响着的下午,对着亲人/说出门楣上的钉孔,说出我深如秋天的病疾”这段描述。“在一个有风的,木牌子/叮当响着的下午”,这样的时候会让读者产生怎么样的共鸣呢?但就我个人而言,让我想起了西班牙电影《深情至高处》(又译作海角天涯)的某个镜头。影片主人公在回顾少年往事时,由少年时一些青涩的记忆产生田园、安详更或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联想。而在这里,我比较不满意的是针对作者“深如秋天”这段修辞的模糊定义。这让后面的“病疾”在内在的呼应上缺乏应有的联想展开了。
  而本首结句的叙述“而更多时候,在它裸露的部位/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