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教育,告急!

教育,告急!
  作者:行之书 发表:2009/10/13 16:42:39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251
  编辑按:有问题不怕,只要这些问题能真正引起重视,相信大的方向总会好的。
    
  一大早,在某网站首页显眼位置,连续看了三条关于教育的新闻。一条是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讲话原文;一条是“山西原平农学院造骗局致千余学生退学”;一条是“武大东湖分校称与原校领导受贿案无关”。看过之后,对于教育先前的些许不好印象渐渐浮现于脑海。教育,于我来说,再次告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毋庸置疑,但恰恰是因为这“毋庸置疑”,千千万万的父母,不管“穷爸爸还是富爸爸”都会把主要精力花在孩子的教育上。恰恰是因为这“毋庸置疑”,政府提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方针政策,并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取消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国和家如此地重视孩子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得到逐步落实。然而一个民族的教育,仅到义务教育阶段是满足不了这个民族走向复兴的需求。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复兴,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教育,如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的发展需求是相矛盾的,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量是不相符合的。国家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而这部分压力就转嫁到每一个个体身上,需要个体去支付自己的几乎全部教育费用。教育在这一阶段,仿佛成了一种“商品”,所以有人提过“教育产业化”的理念,顿时间各种民办教育“风起云涌”。教育也因为“产业化”,慢慢地有了商业的元素。
  
  民办教学、产业化、商业元素,这本来都合乎市场规律的需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方法之一,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可市场经济有时候会表现得不理智,市场里的细胞会争取利润的最大化,在不直接触及法律的基础上,各种有利于实现教育最大化的“商业举措”都被提上议案。于是有了某学院伪造“红头文件”骗取上千名学生,为的是那每位学生每年五千元的学费;另外是某校的某行政领导,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或许撇开商业元素,有利可图,如果冒险不是那么大,人也会蜂拥而至;也有可能即便风险大,也会趋之若鹜。如果这些非常的举止发生在煤矿的非法挖掘上,我们关停、整顿,是可以有所改善。至于发生在教育上,就有点“不伦不类”,教育就好像是一个母亲让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要是连这些人最起码的权利都要剥夺,试想还能指望这些孩子能为国争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四有”的接班人?
  
  教育的另一个可商榷的所在,便是真正懂教育的不在其位,而让教育的门外汉在那里颐指气使。这便是有点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化。各种行政人员驻扎在教育阵营内,不可否认在大方向上有为教育做了些掌舵的事,但正如其他体制上的一贯做法一样,“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行政人员的调动,使得教育,具体是某个学校的初步定为一变在变。加上行政人员主要职责不是放在学生的教育上,却有着高于教授的权力,有权就有钱,这是公开的秘密。搞研究、做学问的不如溜须拍马的,总要眼红,接着学术可以造假了,踏实的人变狡猾了。幸好这部分人不占大比例,可如此的行政与学术的失衡,难免会让人心起疙瘩。
  
  教育行政化、教育产业化,总体来说,是有它们的时代性,以及对教育在一定阶段起到的促进作用,只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需要引起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以解决,以确保教育这艘大船在复兴的历史长河里扬帆起航。
  
                                                                         ——2009年10月12日302班
  
  【附】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讲话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山西原平农学院刚入学的近1000名学生却选择离开了学校。他们当初满怀憧憬而来,是冲着这是一所得到有关部门红头
分享: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