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爱夸口的文人

爱夸口的文人
  作者:一缕清风 发表:2010/1/23 21:48:52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976
  编辑按:文人的自夸,通篇文章引用了较多的文人史实来论证,而不是采用直接评论,使得文人喜欢自夸的特征更为形象化。
  
  文人的自夸,可以追溯上千年的历史。俺估计,可能自从有了文人,就有人自己夸自己了,且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最爱夸口,且至死不渝。他老的文章写得不错,曾和另外三位文友号称“文章四友”,并因为其才情出众还得到武则天的召见。所以有了骄傲的资本,杜老爷子就自诩“文章比屈子,书法赛羲之”。杜老爷子临死的时候,平时交好的文人去看他。人之将挂,大伙都是一脸的哀伤。可杜老爷子却叹口气对大家说:“你们不应难过,而应该高兴才是!”此言一出,众人皆傻脸。杜老爷子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我活着的时候,诗文水平太高,名声太响,把你们都压得抬不起头。我死以后,你们的出头之日也到了。”此言一出,众人皆晕倒,待众人晕倒后刚爬起来之际,杜老又曰:“不过,我的高度你们终将无法企及。有唐一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是一座巅峰,现在没有人能超越,将来也不会有人超越!”此言一出,众人再倒!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章太炎因拒绝为袁世凯服务,最终被破害死,留下遗言曰:“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章老去了,但是中夏的文化尚存,希望他老在天堂看到中国如今在蒸蒸日上,能感到安慰和死有其所吧。
  国学大师刘文典,一生以研究庄子为己任,曾出版过十卷本的《庄子补正》。刘老曾当着众学生的面夸下海口:“这个世界真正懂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另一个就是我。”刘老在西南联大的时候,一日,日军空袭昆明,联大师生四下躲避,刘文典也混迹在逃散的人群里,这时,他突然看见一向为自己所不齿的新文学作者沈从文也在狂奔,他顾不得自己上气不接下气,下气不接上气,马上就要断气,仍大声怒斥道:“你跑什么?”沈从文不甘示弱,反斥道:“你跑什么?”刘老答道:“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危急关头,仍不忘在骂人时夸下海口,文人之秉性,可窥见一二。
  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他老的“自夸”水平,更是让人望尘莫及。他说,我的文章“既如此之好,又兼如此之妙……不敢自秘,整理印出,以供读者老爷拜读——其实贵阁下拜读不拜读没啥关系,柏老学问博大精深,贵阁下即令拜读,也未必拜读得懂。只要猛掏银子,狠狠地买上一册,你就伟大定啦”。
  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李敖曾说过:“50年来和500年以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清风看李敖在谈及此言时,还颇为得意,说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连续的排比起到了广告的宣传作用。可能李大师也想到了会有人骂他,接着补充道:“嘴巴上骂我吹牛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有人脸皮厚至此,也可申请“吉尼斯记录”了。这些都是李大师的绝招,你们不夸我,我还不能自夸了,我还不能自娱自乐了。他一说,你一听,权当小鸟操老鹰,大家一乐,李大师是不是第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大作家的小老师》记叙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萧伯纳在莫斯科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娜塔莎,她只有五岁,梳着两条小辫子,蓝眼睛,圆圆的脸红得像苹果,嘴里不停的哼着歌。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他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小姑娘立即说:“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萧伯纳的自夸而自大,被小姑娘给反驳了回去。看来文人自夸,还得要看对象,面对“童言无忌”的孩子们,还是收敛点好。奈何孩子们大了,反而对这些伟人名人“跪着看”,不敢说了呢?唉……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人的武艺谁高谁低,只要掐上一架,就一目了然。但是文学博大精深,门类众多,不同的门类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曹丕就曰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这里面还有嫉妒的成分。当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红遍大江南北时,马上就出来个所谓的十博士联名上书。马未都的收藏经刚刚升温,就有圈子里的人跳出来骂他媚俗。余秋雨一出名,就有众多“砖家”对其围而投之,差点没有把余秋雨活活得埋死在砖下。前不久,余秋雨把自己经营三年之久的博客一口气删得干净,甚为可惜。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此种行为,皆是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也难怪说有人老是说咱文人酸呢。
  当自夸带有强烈的幽默感、自我调侃,恶而不俗时,我们也没必要自己装着孙子还去骂别人不够谦虚。我觉得我好,我就是好,自夸的人还需要资本呢,你想自夸,有那本事吗?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