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他乡遇故知

他乡遇故知
  作者:吴墨 发表:2012/7/26 20:37:01 等级:4 状态: 阅读:1269
  编辑按:只要人的心变了,就算皮再黄,眼再黑,依然不会有人味。文章用一个温馨的标题,讲述了一段令人心情复杂的往事,给人留下思考的同时,也让人记忆深刻。推荐欣赏。
  
  这个题目稍稍有点牵强,“他乡”是真的,但这个“乡”远在万里之外的外国;“故知”其实原本不认识,是在他乡才相识的。
  人的一生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谁也说不清自己会经历什么。命运却常常出乎你的意料,令你经历一些不曾想过的事情。
  十几年前适逢单位奄奄一息之际,朋友找我说欲在澳大利亚悉尼办个公司,希望我能帮他在那儿打理一下。朋友会说话,实际上哪里是帮他打理一下,说到家也就是为他打工,当他的国外员工而已。此前我因公去过悉尼一次,在那儿呆过十几天,领略过那里的自然景色,蓝天白云,绿草鲜花,阳光沙滩,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再加上良好的社会秩序,干净的街道,便宜的物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眼看饭碗儿即将丢失遇到这等美事儿当即点头允诺,不久便飞到了悉尼。
  说是办个公司,其实就是包含我在内的三个中国人开的小私营企业,除我之外其他两人也都是八十年代末大陆过去的留学生,当年揣着几百美金闯荡澳洲,因了那场国内称之为“风波”的事儿有幸拿上了绿卡留在了那里,混得却不尽人意。虽然在那儿生活了几年,但英语仍然没有彻底过关,应付个生活小事尚可,遇到正经的工作交谈、尤其是正式的谈判和作正式的文件还需找翻译帮忙。我的英语水平也是极为一般般,依然难以应付复杂的谈判,再说朋友交代我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他的资金安全,对外主要由那两个老留学生。
  在悉尼,成立个公司、租个房、贷个款颇是方便,但都有一份很详尽的合同,需要仔细认真地理解吃透,这活儿我们几个不能完全胜任,只能请英语翻译。这样,在异国他乡就认识了来自同城的丽丽女士。丽丽三十多岁,出国前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英语翻译,在悉尼又取得了翻译资格证书,首次见面时感觉本分诚实。丽丽翻译要价低于其他人,可能找她的人不是很多的原故,每次她都做的很快很及时。但酬劳也是交活付款,经常是捎带再请她吃一顿后送她回家。公司的那俩说,丽丽比他俩晚到澳洲两年,没赶上“风波”后拿绿卡的机会,为了拿到绿卡在当地找了一个福建来的已有绿卡的留学生,俩人过了没两年他那丈夫花心又找了个新来的更年轻的留学生就一脚把她踢了。还说,丽丽太爱钱了,你欠她的一分都不能少,她沾你的一万都不嫌多,并交代我尽量少和她来往,更不要有个人钱财往来。这话我记在心,但委托丽丽办的事不得不来往,有些事你不想涉及而不得不涉及。
  丽丽没有车,每次有事要么是接她,要么是去她的住处,而这些事儿公司的俩同事说你刚学会开车多练练,接送的活儿你就多辛苦点,再说丽丽还是你的老乡呢。我也乐意这样,既可以熟识路况又可以提高驾驶水平。一天到丽丽那儿取翻译好的资料并付了款,丽丽说一会儿你把我捎到超市,恰巧公司也要买一些用品,就拉她去了。丽丽进了超市并无和我分手之意一直陪我挑选,之后说叫我帮她参谋一下,不能驳她的面子我只能从命了。交款时丽丽把她的东西和我的东西往一块一堆,给收款员说“一块的”,然后嫣然一笑对我说“帮帮忙”,突然的状况令我无法拒绝,公司为她支付了六七十元。从超市出来,丽丽说公司的光不沾白不沾,沾了也白沾。我说,这是朋友私人办的公司,不是国内的国有企业,钱是朋友个人出的。回来后,我自己支付了她那些洗发水、沐浴液之类的费用。过后有一次说到此,我说你上次的费用不能报销,我替你出了。丽丽闻之一笑说,谢谢你,乡党!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丽丽打电话说,她父母明天抵达悉尼想叫我开车带她到机场接机,我答应了。在次日去机场的路上,她说再帮我个忙,父母可能这辈子就来澳洲一次,我想让他们四处看看,劳驾给当司机咋样?我们时常请她帮忙,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只能答应。前前后后带她和她父母转了悉尼城里和远郊多处景点,耗油近乎两箱,行程近千公里。丽丽除了甜美的微笑和致谢外根本没有提过一句这些费用谁来负担。她父母走后不久的一天丽丽来电话说叫我去她那儿,电话里哽哽咽咽的,我便立即赶到了她那儿。进屋一看,丽丽两眼哭得红肿,问及原委,她抽抽嗒嗒说是她在国内的一个外甥患了尿毒症,治疗需十几万人民币,她一筹莫展。我问你要什么具体想法没有,她说只能靠朋友们帮忙了云云。我明白了,叫我来是让我捐款。我沉默了。丽丽你是很清楚,我也是一个可怜的打工的,一周工资才三百块远远低于当地人一般水平,才来了没一年能有多少积蓄?再说我国内还有老娘和妻儿,谁家不需要钱呢?我拿什么支持你呢?你莫不是把我当什么大款了吧?这话到了嘴边,但在丽丽极度悲伤的情况下实在说不出口。我一再劝慰她无济于事,她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我外甥没钱治病咋办呀?”那时间像是放大了一半,氛围令我难捱难忍,看着她那双祈盼渴望的眼睛里噙满泪水,还能咋样?“这样吧,我来的时间也不长,也没攒几个钱,我给你五百澳元吧。”丽丽听了千恩万谢,说一辈子不会忘记。回到公司两个同事听完这个小故事说,给你再三说过她就不能沾,你不听,活该!谁家没有难事,谁能像她这样“绑架式”的化缘?别说是外甥,就是亲爹娘,人家不主动赞助你还能挨家挨户上门讨要不可?我俩也接到她的电话了,就没去。谁知道她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记着,丽丽那眼泪说来就来,我们见的多了,只要一给钱立马破涕为笑。你以后注意观察……
  一晃三年飞逝而过,朋友的移民计划成功了,打工的我也该回家了,退了房子、办理了银行卡和手机销户手续等等。临行前的几小时正在整理行李接到丽丽电话,说要我清理一下电话费,我说都已经清完了,她说你听差了,是你昨晚在我这儿给国内打的电话,费用三块几毛几分。闻之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这两三年我个人给你了多少?还不值三块多么?“好,我马上过去给你清。”我赶到她的住处给她了五块钱,她要找零,我说算了,一块多钱算什么啊?丽丽说,这次就算我沾你光了,以后会补偿的。
  回国后我还经常会思考,人一出国咋就变成了这样?眼里只有钱,除了钱还是钱,中国人最注重的情和义在一些人心里仿佛消弭了一般。在澳洲那俩同事一次闲谈中他们一句话叫我差异,说在国外的这些人皮儿还是中国人,“芯儿”都变了,情谊一钱不值,唯有钱才是亲爹娘。这话说的可能绝对和偏颇了,难道一出国人就彻底变了么?当时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当我到了国外经历了一些事后感觉,这话倒也道出了一些实情。
  人还是黄皮肤黑眼睛,外面看着还是淳朴诚实可信,看不出丝毫的变化,说起话来依然是和在国内一样,可行起事儿来俨然如陌生冰冷又狡黠的商人一般,皮儿没变,瓤子和芯儿变了。是谁把丽丽变成这样?思来想去渐渐有点儿想明白了,那时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人家子弟,出国时没有像今天官二代富二代那样阔绰有钱,衣食无忧肆意消费为所欲为,全凭自己打拼,一点汗一滴血的苦苦奋斗,刚去时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里,找份工作比登天还难,一些公司门前用中文写着“这里没有工作”,身上带去的一点点钱够干什么?不足两个月的最低生活费用。为了生存下去,一些留学生连背尸体、装卸工等当地人不干的活儿都抢着干,甚至有的当了妓女……人常说,环境能改变人。身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四处无援的穷学生,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受的苦受的罪是没有那样经历的人难以想象的。严峻的现实下这些人被环境所迫无奈地、不知不觉间一点一点改变了自己,深深地懂得了一分钱能憋死英雄汉这个浅显直白的道理,深切地知道了金钱的可贵与魔力,一些人变味了,唯钱是从,渐渐失去了原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一味地钻进了钱眼儿里……有时真不明白他们出国到底为了什么,难道是仅仅为了那一张绿卡么?蓝天白云阳光沙滩固然可爱,但远离家人远离朋友没有亲情长此以往会幸福么?自己孤身一人苦苦奋斗为了什么?
  丽丽这样的惜钱爱钱的女人和她表现出的种种似乎也理解了,但理性的理解代替不了感性的接受。记着是回国后的第三年,一天下班后妻说有个叫丽丽的澳大利亚女士来电话说她回来探亲想请你吃饭,还特意说是她请你不让你出钱,叫你给她回电话。思考一会儿,我说给她省几个钱吧,还是不见的好。就是去,能叫她出钱么?
  也或许,我的心胸还不够宽阔,不是真正的大男人,总是忘不了回国时她叫我偿还她那三块多钱的电话费。
  古人说,他乡遇故知是幸事,对我的澳洲生涯而言这话看来也不尽然。 
                                                                          2012.07.23.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8/27 17:18:14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7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536
评论人梓丹苑 发布于 2012/7/27 14:04:15  
很真实的一段故事,很极端的一个女人,写照人生。一家国家只有强盛起来了,国民在海外才能拥有自尊。故事中的女人,不是个案,是那个时代民族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