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沸腾的夏天

沸腾的夏天
  作者:叫天子 发表:2013/7/12 0:29:00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988
  编辑按:过去,乡下孩子全凭考个好学校才能跳出“农门”;而今大学生国家不包分配,农村的孩子没有背景,大学毕业了就业也难,这“沸腾的夏天”早已在一些地方悄悄地降温了!
  
  也许是一种巧合,近几年的高考时间都安排在六月的七、八两天,有人调侃道,就是“录取吧”的意思,寄托着考生的希望。其实,从六月高考开始,到八月录取结束,“录取吧”的祈愿就一直伴随着考生和家长。阅卷刚刚结束,网络的查分系统就异常繁忙,考生们日夜守候在电脑前,捕捉相关信息;家长们表面上若无其事,暗地里却辗转反侧。精明的商家适时掀起了“升学促销战”,各酒楼餐馆更是互不相让,推出名目繁多的“谢师宴”、“升学宴”,热烈的气氛如同夏日里节节攀升的气温,直逼沸腾的顶点。
  每年这个时节,我都会接到老家人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山村孩子们升大学的喜讯,这个时候,我的思绪就会回到三十多年的山村,回到山村的夏天,就有一个人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人是我儿时的小伙伴,我叫他华哥。他中学没毕业就回生产小队当了会计。华哥文化不高,全凭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二十多岁当了村支部书记。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为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他苦苦寻找致富项目。他办猪场、挖鱼池,也养过土鳖,但因技术原因,都没有成气候。实践使他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
  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村里一位学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一下子轰动四方,小小的官坪村声名远播。华哥说,山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必须靠知识靠人才。他和村干部研究决定:凡是考上大中专的,村里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升大学的给五百元奖学金,上中专的给三百元奖学金。三五百元在当时是一个壮劳力的半年收入呢。其实,人们更看重的是精神奖励,当时乡村文化生活匮乏,一场电影牵动十村八乡,考生的名字随着电影,可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如同现在的“网络红人”,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跳出“农门”的渴望,让山村悄然兴起一股读书热。
  读书热很快带来了升学热,小山村考入大中专的学生逐年增加,每年的六、七、八三个月成为全村的盛大节日。作为电影放映员的我,显得异常忙碌,东家请西家接,有时放映还得预约。最忙碌的当数华哥,每场电影都亲自到场,在开映前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社会,报效家乡。那极富煽情的话语,感染着每一个人,全场群情激昂,掌声笑声响彻夜空。小山村真可谓“日日酒宴,夜夜笙歌”,在火热的夏天里狂欢着、沸腾着……
  十几年过去了,小山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和华哥也先后移居荆城。在一次老乡的聚会上,大家谈起那些往事,扳着手指头计算从家乡走出来的大学生,不是漏掉这个,就是落下那个,半天没有一个结果。华哥在一旁挤眉弄眼,对当年自己制定奖励决策感到自豪,觉得是自己村官任上的得意之笔,他说:看来当年咱那个“土政策”没有错哟。
  前天,我给华哥打电话,告诉他今年村里孩子考大学的情况,华哥听了异常高兴,立即邀我相伴回村一趟。我说:缓缓吧,这几天气温太高了。华哥大声说:高?咱回去再加加温,让它沸腾起来!
  
分享:
责任编辑:雪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