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书包的情感

书包的情感
——儿时的记忆
  作者:石拓 发表:2014/7/17 9:41:52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231
  编辑按:记忆的情感往往在物件里体现,它是时间的缩影,岁月的见证。品析,问好。
  
  书包的主要功能是,存放在学校上课时所用的书本、练习本等,读书用品。书包是学生读书的必备用具,尤其是中小学生。
  我的学生时代,也是用过书包的。我做学生的时候,总共用过三个书包。
  第一个书包,是我刚读小学时,父亲给我的。这是一个破旧的皮质书包,这个书包,也许是父亲小时候读书用过的,或是别的长辈大人用过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民国时期生产的书包。父亲是一个十分节约的人,用旧了的东西,只要还有一点使用价值,绝不会轻易丢弃。
  人类的文明,源自于教育。小孩的读书,是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小孩虽然处在朦胧之中,但大人已是兴高采烈了,总会给予孩子无限的寄托。虽然离开读书还有多日,父亲已经迫不及待了。只见父亲认真的修补旧书包的破损处,并且用棉布擦得油光锃亮。
  我斜背着这个皮质旧书包,父亲领着我到照相馆,照了一张有风景的两吋小照。这是我的读书生涯中,唯一的一张入学前,具有“装束”的小照。现在,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张小照时,总要引起我那不快的回忆。以至到了我自己也有孩子后,我从未给自己的孩子买过书包。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百姓们生活贫困的年代。刚入学小朋友的家庭,大多数买不起书包。然而,勤劳而又聪明的母亲们,利用破旧的布料,给自己的孩子缝制书包。尽管书包的颜色五花八门,大小和规格也不尽相同,但丝毫不影响书包的功能。我有一个皮质书包,尽管破旧,也算是好的了。
  我们一群刚入学的小学生,斜背着五花八门的书包,兴高采烈地跨入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接受人类文明的熏陶。我的那只皮质旧书包,陪伴了我三年的学习。
  我的第二个书包是母亲给我买的。那是因为皮质旧书包,已损坏到不能再用了,哪怕父亲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修复,只好废弃。
  小学四年级开学前,母亲领着我到百货公司买书包。说好是让我自己挑选满意的书包,然而,母亲怀里的手绢包内,少得可怜的几个钱,只够买最便宜的帆布书包。当然,书包的颜色可任由自己挑,因为当时的颜色是“不卖”钞票的,我挑选了一个深蓝色的帆布书包。
  从此,我有了新书包。这个新书包,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的一个,是母亲用她辛苦来的钱为我买的,我小心翼翼的一直用到中学毕业。
  其实,物质匮乏中的贫穷,即使到了饥饿难受的地步,也是有充实的时候。反之,无休止地追求物质和财富,反倒会沦丧道德和良知,而变得匮乏。对于人类的文明而言,充实与匮乏也是相对的。
  那时,我们虽然生活在物质匮乏的贫穷中,然而,我们生活得很充实。我们带着仅有的一点物质,在贫困中走进了学校,开始了接受人类文明的熏陶。
  我的第三个书包,也是父亲给我的。
  那是我去上大学前的几天,父亲拿出了,他珍藏了多年的一个书包。这是一个特大号的帆布书包,已经退成了灰白色的帆布,还保留着点滴草绿的原色。
  父亲告诉我,此书包是他当年医疗下乡时用的,书包内原本装的是,医疗器械和几本常用的医学参考书。一九六二年被“精兵简政”后,书包内的东西,全部归还了单位。书包因为是自己买的,所以背了回来。父亲玩笑地说:“我是背着自己买的书包,‘精兵简政’回家的。”
  父亲给我这只特大号的书包,其用意是不言而明的。我是背着这只特大号的书包,走进了大学。
  我背着这只特大号的书包,在校园里是不觉得奇怪的。因为在校园里,随身带书的人千姿百态。有双手抱着一叠书的,有单手跨着几本书的,有把书放在拎包内的,也有像我用书包的。不过,用特大号的书包,好像只有我一个。如果我背着特大号的书包,走在马路上,就有点异样了。好在几年以后,特大号书包内的知识,统统装进了脑子里。我的第三个书包,也就完成了使命。我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大概是我对书包,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纠结。所以,我从来没有给我的儿子买过书包,尽管此时物质不再匮乏,尽管此时不再贫穷。
  我只记得儿子的第一个书包,是他的祖父母给买的。不过,我想,我要是有了第三代,那么,我一定会为他们买第一个书包。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