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壮怀激烈 慷慨悲歌

壮怀激烈 慷慨悲歌
——浅说陆游诗词
  作者:风约青莲 发表:2015/11/7 16:17:2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608
  编辑按:借用周总理的话: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示儿》诗,是诗人陆游八十五岁高龄时的绝笔。诗中蕴含着浓郁的情,有未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悲怆和遗憾,有期盼收复失地的渴望和信念,还有寄希望于后代的深情和执着。也正是这首诗,把一个悲壮沉痛、慷慨激昂、壮怀激烈、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景仰、敬重、痛惜、感喟……似乎还有很多难以言说的感情一直深植于肺腑,在时光的沉淀中日渐浓郁,挥之不去。
  陆游的一生似乎都在为爱国而跋涉着。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投身军旅生活,频遇挫折而初衷不改,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这种政治抱负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始终贯穿在他的诗词中,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情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陆游罢官闲居时的爱国诗佳作当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他“僵卧孤村”,处境凄凉,却乐观豪放“不自哀”,年近七旬仍怀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山河破碎,却无力报国;思而不眠,辗转反侧,满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也可见诗人的耿耿丹心,民族气概。短短四句诗,现实与梦境交错,凄苦与豪迈并存,一个老而弥坚、壮志犹存的忠心报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陆游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一生共存诗9300多首,其词作数量虽不如诗篇巨大,但与诗歌一样,流荡在其中的始终是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的词《诉衷情》,吾每每读之,都会扼腕长叹,感慨不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奔赴前线的凛凛英姿,一个“觅”字,可见诗人的自信与执着,匹马征万里,亦可见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气。“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据载,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梦醒时所见的仅是尘封色暗的貂裘战袍。一个“暗”字,暗淡的何止是貂裘?暗淡的更是拳拳报国心啊!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英雄末路,让人痛心疾首!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可以说是诉尽心中不得志。诗人曾感叹“早岁那知世事艰”,如今已处晚年,个中滋味,可谓尝尽,失望、痛苦、不甘、悲凉……最终凝成了诗人终其一生的隐痛:“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曾有名家点评说,“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对此,我深有同感。——对于“中原北望气如山”却“一事无成霜鬓侵”的陆游来说,这该是怎样的痛!
  不仅是《诉衷情》,陆游的《谢池春.壮岁从戎》亦是将壮年时的豪情壮举与暮年的苍凉无奈形成深刻鲜明的对比,融注于词中的有豪气,有失望,有坚韧,有沧桑,但无论交织着怎样复杂的感情,其一心报效祖国的初衷始终未改,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始终是他作品的主旋律,也因此形成了风骨凛然的崇高美,独特之处,词家无出其右者。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