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瞬间里的永恒

瞬间里的永恒
——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
  作者:晚亭 发表:2008/12/5 23:04:36 等级:4 状态: 阅读:1899
  编辑按:当瞬间凝固成永恒,那是一种唯美的意境,宛如勃拉姆斯唯美的音乐,那是勃拉姆斯与克拉拉唯美的爱情。
  
  夜深了。蝉歇了嘴,蛐蛐儿睡了,而我却辗转不能眠。
  窗外的雨依旧淅沥着。数着雨线丁冬的落脚,想着它们寂寞的舞蹈,愁绪莫名闯入了。于是,开始怀想一段音乐,一个人,一个片段,以及片段掩饰下的结果。夜色深沉而浓郁,路灯朦胧着,就连此时的想念也变得深幽起来。寂静或深或浅地勾描着,意念愈发显得刻意,终于,在这一刻知晓了一个存在,真实的存在,而自己注定要用心来想过了。
  一段音乐!
  多年前,与胡杨为邻时,陪伴左右的是圆舞曲。不论春季的漫天飞沙,夏季的烈日炎炎,还是秋天的寒风瑟瑟,以及冬日的白雪皑皑,总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段日子,简单的近乎荒凉,却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悠扬之后,心情便海阔天空了。孤独的时候,可以没有朋友,可以没有阳光,却不能没有音乐,没有圆舞曲。这或多或少让自己对它有了依赖,而那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气质的音乐《匈牙利圆舞曲》让人痴迷的同时,更多地给予了快乐与自信。
  一个人!
  其实,第一次听《匈牙利圆舞曲》时便记住了一个名字――勃拉姆斯。之后,偶尔会走近他,偶尔又会离开,却从未想过音乐里那些浪漫色彩和气质的由来。曾经,一直想当然地以为勃拉姆斯是匈牙利人,匈牙利舞曲风靡世界就是证据!然而,这个夜晚,终于澄清了多年前的疑惑,其实,他是德国作曲家,1833年出生在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童年生活十分贫困,为了生计,10岁便在水滨酒吧里演出。然而,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在德国音乐中,却与巴赫,贝多芬总称为“三B”。由此可以想象,在德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中勃拉姆斯所处的地位。这样想着,开始讥笑自己曾经的任意安排了。
  一个片段!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在朋友引荐下拜见了著名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舒曼。后来,舒曼邀请勃拉姆斯去家里做客。在主人的钢琴旁,勃拉姆斯十指跳跃着,顿时,激情的音乐洋溢起来。舒曼被深深感染了,于是,大声喊着妻子克拉拉,问道:“克拉拉,你听见了吗?”“听见了。美妙的声音将我深深吸引了。”克拉拉温柔地回答着。就在克拉拉走进客厅那一刻,勃拉姆斯停了下来,顺着声音抬起头,看见阳光下的克拉拉,蔚蓝的眼睛温和明亮,就在那一瞬间里,一丝暖的感觉油然而升,如同阳光的拥抱,陶醉了。此时的克拉拉34岁了,是几个孩子的母亲。
  一个结果!
  翌年,饱受精神折磨的舒曼自杀未果,于是,勃拉姆斯留在克拉拉身边,帮她摆脱痛苦和绝望,并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的七个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去世。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但是,想到克拉拉是师母,是他老师舒曼的妻子,于是,勃拉姆斯理智地压抑着,选择了离开,并永不相见。那一年是1856年,勃拉姆斯23岁。
  离开克拉拉后,勃拉姆斯资助她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无数次给克拉拉写情书,却从未寄出;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并时刻关心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了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他一生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甚至因为爱,他一生未婚。
  然而,思念同样煎熬着克拉拉。77岁的一天,她最后一次为勃拉姆斯挑选了生日礼物,并在礼物寄出13天后去世了。勃拉姆斯接到礼物的同时也收到了克拉拉去世的电报。匆忙赶回法兰克福的他甚至没看清车牌就踏上了列车,结果去了相反的方向,63岁的勃拉姆斯整整坐了两天两夜的车才到达法兰克福,此时,克拉拉的葬礼已经结束了。独自站在她的墓前,他拿出小提琴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曲子,唯一听众是墓中的克拉拉。11个月后,孤独中的勃拉姆斯去世了。
  此时,窗外的雨悠扬起来。于是起身,摆脱夜的纠缠,来到屋外。灯光下,细密的雨线如帘般地垂挂着,望不到起点,也寻不到终点。风缓缓穿过,传出轻轻浅浅的调,在深深的夜里传播开来。伸出手,感觉雨线的滑落,却听见苍穹哼起了小调,委婉的夜曲,一阵阵地催人眠。风的流动,夜的曲,遥相呼应地对着歌,真情地倾诉,完全忘了还有羞涩。这样的夜多美好,却一定不是勃拉姆斯钟情的。离别的苦,在黑夜的粉饰下就是一份煎熬。可此时的夜,宁静祥和的样子对我来说就是安慰。但,安慰什么?夜,还是心?他的,她的,还是我的?
  一定是她的。我懂。这个夜,勃拉姆斯的夜;这个曲,勃拉姆斯的曲;这段倾诉,勃拉姆斯的倾诉,只为一颗心——爱的心,所有的痛与缠绵只为一个人——克拉拉。我懂。轻缓的音乐,是你轻轻地哼,只想她能安静恬美地睡。我懂。只是,孤单的曲里,依然教我听出了平静里的心跳,或急或缓,或忧或怨,唯一可以平静的就是此时安静的夜,唯一能畅快表达的就是这安静的夜,唯一能承载的也只有这安静的夜了。我也懂。然而,生存于世时,为何终不能将两份孤独融化成一份幸福,而选择遥遥相望?我开始不懂!
  这浪漫而静谧的夜,在充盈了诸多想念的苦之后便有了黢黑的迹象。对勃拉姆斯而言,是飞翔,还是哭泣?星空下的仰望,是<
分享:
责任编辑:风飘何处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12/5 23:08:47  
晚亭总能将深刻地抓住外在所蕴含的意境,然后结合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如水行板的文字描述出来,这样的瞬间,的确会是一种永恒。
评论人白贝壳 发布于 2008/12/6 9:23:45  
一个人时,许多人走进来,许多人走出去,到最后是不是只剩空明?文章如诗,你更像一位诗人
评论人蕊寒香冷 发布于 2008/12/7 19:53:02  
我在想:伤感的绝美的艺术总给人这样的感觉:想落泪、想轻叹、想带着泪花的浅笑,欲罢不能,欲说还休。我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有过这种感觉,但对音乐,我愚笨多了,我原本一首歌都不会唱,4年前,我儿子出生后,我不给他唱歌他就不睡觉,我这才买歌碟学,现在他听了会睡着的歌我都学会了。
评论人小苹果 发布于 2008/12/6 9:28:37  
你的文章总有一份缠绵,让我感动!问好,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