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散记人生>坎坷童年

坎坷童年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08/3/15 23:33:05 等级:4 状态: 阅读:1346
  编辑按:人在路上,时时不忘回过头来,看看已走过的路,再想想一路上来的得与失,相信未来之路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快。
  
  一日,乘出租车路过解放大路东段。司机指着路旁的龙门吊说,那就是从前的新地号大煤厂。多么久远的名字了。记得小时候,我家因为成份不好,工人阶级享受的福利待遇我们家都没有资格享受。爷爷解放前做过商人。可是因为不懂政治,在临解放那阵,地主纷纷逃跑甩卖土地,爷爷见土地便宜,不顾全家劝阻,把全部积累都买了地。结果他手攥一把地契,一次地租都没有收过,甚至都不知道哪快地是他的,就用一生的积累买了个地主的“成份”。解放后,土地归公,我们一家就这样一贫如洗地跨入了新社会,并“争取”来一个剥削阶级的成份。爷爷一气之下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监督中辞世了。
  
  少时正赶上那物质短缺的所代,生活是非常拮据的。材米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中最让我家头痛就是烧的。吃的虽然少,但凭票供应到也饿不死。加之自家房后还有一块小园子,能种个七八垄玉米或者高粱。边角处还可以种点菜。我就是从这二三百平方米的小园子内学会稼穑的。虽然小小的园子打不多少粮食,可是填补一下亏缺还是够用的。那时不象现在,苞米是新鲜东西,当时上顿下顿粗玉米面,吃在嘴里嚼来嚼去就是咽不下。连我这个平时吃饭以快著称的孩子,那种略有些扎嘴感的玉米面都在嘴里嚼得有些恶心了,仍无法下咽。只好用那种现在视为刷锅水的清汤往下送,才勉强下肚。
  
  粮食少的时候,大人们就少吃点,我们这些作孩子的到也饿不着。可在城里必须烧煤。当时每个街道都有煤厂,但象我家这样成份不好的户,不能享受送煤上门,或购优质煤的权利。只好购点煤面,参点黄泥脱煤坯。当时邻居的工人阶级都可以用工厂里公家的料,做铁制的坯模子,我家一门“臭老九”,只好用几根木板,钉成个坯模。这种木制的坯模,每脱一块坯,因为木板吃水,四周就挂上许多吃干水的煤面,就要用水洗一次。那时好羡慕工人阶级的铁坯模子哟,可是因为成份不好,人家是不愿意借给我们用的。怕被误会与剥削阶级划不清界线。我家大人也不愿意给邻居找这种麻烦。那脱一块,走到水盆边洗坯模再脱一块再站起来走到水盆边洗坯模的感受,让儿时的我好羡慕工人阶级用铁坯模一气脱完一大堆煤面不用洗坯模的爽劲。
  
  煤坯脱完要一两天才能晾干。孩子们淘气,不是在煤坯还没有干的时候就上去踩出脚印来,就是在干了之后,把我家辛辛苦苦脱的煤坯踩毁。工人阶级家的煤坯,要是有孩子上去踩,可以直接去找孩子的家长。而我家的煤坯即使我看到是哪个孩子踩的了,告诉家长,大人们也是无奈。父亲、母亲都是教师,又是个地主的成份,哪里还敢去找工农子弟的不是。遇上这种情况父母只好在晚上给学生批完作业后,再趁半夜把踩坏的煤坯重新脱一次。一年这煤坯要是不脱上两次都脱不利索。后来,父亲、母亲年岁大了,工作到深夜就再也没有力气干这种活了,就只好把踩坏的煤坯搂回来当煤面烧了。我稍大一些后,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踩我家的煤坯,就去找那孩子的家长,那些工农出身的家长盛气凌人地说是我们的煤坯挡了他们孩子的路了。父母听到后,赶急跑过来给邻居道歉。因此我们家的煤坯要是被孩子们踩了,就只得忍气吞声。
  
  煤坯干了,要一块一块地搬回仓棚。可煤坯是无法用烧材引着火的。因此每年,必须借个人力车,拉着走上一个多小时,去新地号大煤厂买煤。因为在那里买煤可以自选。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加入这个行列了。最初是奶奶、爸爸,后来加上我也不过祖孙三人。因为姑姑、叔叔下乡的上班的,不是长期不在家,就是在搞革命生产。因为成份不好请假都是要被扣帽子的,所以不能耽误的。就只好我们三个老的、病的(父亲得过肺结核)、小的来为我们家的“领导阶级”服务了。
  
  新地号大煤厂是本市东部一个煤炭集散地。有火车御下的山一般的混煤。我们三代人爬上“煤山”,用手吃力地扒开煤山堆,一块一块地选煤。然后再用土篮子送到“煤山”下的人力车上。一般得一整天才能买回一车煤。在往回拉的过程中,奶奶、爸爸都已疲惫不堪,爸爸在前拉,我和奶奶在后面推。到家门前,还得把煤用盆倒进仓房。这是我儿时每年必有的大工程之一。一次累下来,半年多还心有余悸。另一项大“工程”就是到江南去拉黄泥(一种用来脱煤坯的粘土)。其艰难程度也不亚于每年的新地号买煤。
  
  十二三岁,我个头刚刚能够着人力车的车把,就成为这项活动的主力。那是一次去新地号大煤厂。恰赶上大热天。结果中途奶奶突然晕倒,从小不理家事爸爸,象疯了一样东一头西一头不知所措。好在在煤厂职工和一同买煤的顾客的帮助下奶奶醒过来,可爸爸也已筋疲力尽。回去的路上,只好我来架车。虽然这次我比往常都累,可心里却比以往都高兴。因为我能为大人们分担家务了。此后这项家庭“工程”就只有我们父子来完成了。我也就从此就成为“工程”的骨干。一次与爸爸去江南拉黄泥,我们父子俩浑身是汗也只装了一平车。可拉起车来却难了,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车轮陷入泥泞,费了好大的劲才走出几十米<
分享:
责任编辑:南平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08/3/15 23:42:37  
昨天,所有经历过的坎坷,明天,都会成为你的财富。 握手~
评论人幽蓝之水 发布于 2008/7/31 13:46:03  
                    鲁迅演讲稿: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 
 
           注:本文是鲁迅先生1926年10月14日在厦门大学周会上的演讲。  

今天我的讲题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我来本校是搞国学院研究工作的,是担任中国文学史讲课的,论理应当劝大家埋头古籍,多读中国的书。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在主张读经,提倡复古。来这里后,又看到有些人老抱着《古文观止》不放。这使我想到,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  

尊孔,崇儒,读经,复古,可以救中国,这种调子,近来越唱越高了。其实呢,过去凡是主张读经的人,多是别有用心的。他们要人们读经,成为孝子顺民,成为烈女节妇,而自己则可以得意恣志,高高骑在人民头上。他们常常以读经自负,以中国古文化自夸。但是,他们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制造"五卅"惨案的日本兵,可曾用《易经》咒沉了"三一八"惨案前夕炮轰大沽口的八国联军的战舰?  

你们青年学生,多是爱国、想救国的。但今日要救中国,并不在多读中国书,相反地,我以为暂时还是少读为好。少读中国书,不过是文章做得差些,这倒无关大事。多读中国书,则其流弊,至少有以下三点:一、中国书越多读,越使人意志不振作;二、中国书越多读,越想走平稳的路,不肯冒险;三、中国书越多读,越使人思想模糊,分不清是非。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所以指窗下为活人的坟墓,而劝人们不必多读中国之书。  

你们青年学生,多是好学的,好读书是好的,但是不要"读死书",还要灵活运用;不要"死读书",还要关心社会世事;不要"读书死",还要注意身体健康。书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可以相信的,也有不可以相信的。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是从古史实的可靠性说的。我说的有可以相信,有不可以相信,则是从古书的思想性说的。你们暂时可以少读中国古书,如果要读的话,切不要忘记:明辨,批判,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其次,我要劝你们"做好事之徒"。世人对于好事之徒,往往感到不满,认为"好事"二字,好像有"遇事生风"的意思,其实不然。我以为今日的中国,这种"好事之徒"却不妨多。因为社会一切事物,就是要有好事的人,然后才可以推陈出新,日渐发达。试看科仑布的探新大陆,南生的探北极,以及各科学家的种种新发明,他们的成绩,哪一件不是从好事得来的?即如本校,本是一片荒芜的地方,建校舍来招收学生,其实也是好事。所以我以为"好事之徒",实在没有妨碍。  

我曾经看到本校的运动场上,常常有人在那里运动;图书馆的中文阅览室,阅报看书的人,也常常满座。这当然是好现象。但西文阅览室中的报纸杂志,看的人却寥寥无几,好像不关重要似的。这就是不知好事,所以才有这种现象。不知西文报纸杂志,虽无重大关系,然于课余偶一翻阅,实在也可以增加许多常识。所以我很希望诸位,对于一切科学,都要随时留心。学甲科的人,对于乙科书籍,也可以略加研究,但自然以不妨碍正课为限。一定要这样,才能够略知一切,毕业以后,才可以更好地在社会上做事。  

但是,各人的思想境遇不同,我不敢劝人人都做很大的好事者,只是小小的好事,则不妨尝试一下。比如对于凡可遇见的事物,小小匡正,便是。但虽是这种小事,也非平时常常留意,是做不到的。万一不能做到,则我们对于"好事之徒",应该不可随俗加以笑骂,尤其对于失败的"好事之徒",更不要加以讥笑轻蔑!   
 
评论人惊秋风 发布于 2008/8/19 20:19:13  
权势是能力的体现,不能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