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裙子
![]() 记得小学四年级,我是“六一儿童节”的双重演员,一是:集体舞的一分子,二是:诗歌朗诵的角色。我特别想拥有一条裙子,能在舞台上旋转。但是,在那物质缺少的年代,这是一个何等困难的问题。两个阿姨(两个阿姨都是缝纫师傅)帮我借了很多地方,但是没有一条中我意,最后,书记妈妈给我送来了一块深绿色的缎子的碎花被面,那光泽、那色彩,直叫人喜欢,阿姨连忙给我准备一条不错的腰带,像时装模特儿一样摺叠成一条裙子。 开演前,阿姨给我喷了好多生发油,左右两边梳上两只牛角辫,又拼命地把我额前的刘海压下去,因为我前额有“牛璇”,准备停当,我穿着裙子像一只花蝴蝶穿梭在教室里,特小心,特自傲。演出一开始,我那鲜艳的裙子一亮相,就“裙”压群芳,掌声阵阵,虽然我的舞技很拙略。好几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向我借裙子,我又不好意识回绝,但是当轮到我时,我就慌不迭的换裙子,报幕员的声声催,让我心更慌,还没有赛好裙子,就心急巴拉跑上舞台,裙子的飘带还显现在醒目处,迎来台下哗然大笑,多亏老师帮我擦了许多胭脂,否则脸一定红到耳朵根。但是一句话:“童心无畏”在此时奏效了。我马上收敛恐慌性,用大嗓门压低台下的噪声,最后却却赢得了阵阵掌声,回首往事,到现在还回味无穷呢。 从那以后,买裙子成了我的心病,我决定自己挣钱买,我把妈妈的红绿麦草拿来,根据妈妈教的式样,打各种花边,楼梯档,四根的、五根的、七根的、八根的等等,花边在我手下越聚越多,我还一边走一边串门聊天、唱歌。我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明星,又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一股打扇风在村子里悄然形成,,孩子们三五成群合在一起,劳动、比赛、唱歌、猜谜语等等,起了融融。妈妈利用她的巧手,把话变盘成各种形状,桃子型、梨头型、苹果型、芭蕉型等等,这又成了村里的一种时尚。伙伴们打的扇子比妈妈们的精品扇还要畅销,我也凭此获得一条粉红色的八褶裙,裙子还是妈妈放样描起来的。 时光转瞬而过,那条裙子早就不存在,但是记忆中的快乐将伴随我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