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师德润无声,化作春泥更护树

师德润无声,化作春泥更护树
  作者:顾春 发表:2011/5/14 16:04:10 等级:5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133
  编辑按:一位负责任老师的师德道白,一位热爱教师职业老师的经验总结,您的同行,您的学生,看后更会诱发更多的联想。赏读,问好。
  
  教师的天职是授予孩子必要的文化知识外,还全方位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孩子的思想成长,让孩子生活在阳光明媚中,在爱的正面熏陶下均衡发展。而师德像一根波浪线的主轴,紧紧地牵掣孩子往正道方向发展;师德也得像一汪清水那样洗涤孩子心灵的污垢;师德同样更像一面镜子,粘贴着教师的模子。师德像有形的雨,润物无声,使禾苗茁壮成长。更像及时的甘霖,拔苗助长;像春泥一样厚实,保护着禾苗的根基。因此,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原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的力量。教师的工作虽然平淡而琐碎,但是,教师的人文品质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形促形的发展,从而获得自身品位的提升。
  一、关注孩子,做他们的楷模
  孩子一走进我们的校门,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的家长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挚爱交给我们,让我们培养,我们就得给他们一个交代,让家长体会幼儿园的教育,认可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从而获得家园的和谐合作。同时也希望家长能够提出中肯意见,让我们也有反省自己的机会。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一架分析机,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科知识,识人的技巧,懂得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理念下的归一。孩子的一笑一颦都能在教师的关注下自然开放。教师要懂得嘘寒问暖,让孩子们理解你的真心;要懂得察言观色,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精神动态。孩子笑了,要洞悉到底是完成什么任务,还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会心的表露。孩子哭了,我们得分析原因,别人欺负她了,或者摔跤了、更有可能,完不成任务等等的发泄,最后作出相应的反应,拟定可行的方案,对症下药处理问题,该安慰的,就得满面春风和煦似的宽慰;该批评的,必须雷厉风行而行。做到赏罚分明,切到点子。
  二、信任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只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那份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才会爱学生,用师爱建立与学生间无间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指数来引导、爱护、教育学生;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小大人,爱他们和他们结交,把任务下放给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把发本子、书、剪刀、胶水等等日常教育常规活计,冠以小班长的名誉,委以重任。教师的“惰性”和孩子们的自信心相映成趣,达到一种完美的交替。教师在任何事的处理中须重证据,不偏爱,不偏执,别以个人的心情波动指数,随意践踏孩子们幼小的信任感。多多相互交换思想,多提几个为什么,相互辩论心中的疑惑,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辩论自己的行动过错或者行动偏激。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蹲下身子,和他们同一水平线上说话,融入他们生活之中,倾听他们的谈话,参与他们的园内生活,读懂他们的思想跳跃,做他们知心的朋友。因而,信任是雨,更好听的话说信任是使老中两架机器之间吻合的润滑油。
  三:和孩子连成一片,享受孩子的反哺之爱
  孩子是生命的精灵,每天下课,孩子们围在我身边,替我敲敲背,按摩、梳理头发,叽叽喳喳,家长们说:“是一群烦躁躁的小鸟,看着就头疼”。我说“是一首没有节奏的爱的旋律,听着就顺心。”她们帮我拿各种我需要的物品,书本、教参、有时能聆听我的心声。甚至于我的备用鞋子放在何处,我的常用家什随意丢在哪儿?都在他们关注之力,我享受这种纯真的关爱,享受这种被宠的感觉。偶尔,看见我头发上的几根白头发,他们会小心翼翼的拔下来,还像妈妈一样帮我吹气,他们的爱,像对母亲的依懒,更有超母亲的爱。他们让我忘却职业堕,忘记劳累的休止符。当我还和家长口沫相向时,他们却静悄悄的等在教室里等我上课,虽然还在交头接耳,但是那感觉特棒。那关注的眼神,那专注的神态,那说不清的太多为什么,都让我对他们特喜爱。那偶尔往傍边小朋友随手拍一下的感觉,让我感觉他们还小,脱不了鹅黄的顽皮底子。我和他们朝夕相处,我知道每一个小朋友的特点,晚芯特粘人,午睡醒来时,千万别忘了,亲热叫一声;灿仁特调皮,他爱听好话,但也不忘稍稍惩戒他一次,因为,他发脾气时,会掀桌子,会冷不丁,抢别人的小点心,要当心,慢慢磨掉他的坏脾气;佳依特聪明,但是骄气冲天,唯我是尊。何杰是个小精灵,他能差不多认识报纸上的所有字,还可以帮小朋友们读报……。我拥有这么多孩子感到高兴,我会对任何家长诉说他们的孩子的亮点,和她们分享孩子的优点与童真。我会像孩子一样蹦跳、自娱,快乐总是属于爱孩子的我,我会从孩子的每一个动作中寻找曾经的我,回味童年的乐趣。因此,我不求他们掌握多少知识,我只求他们活得快乐,获得更多的人文品质,懂得感恩就行。
  我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敞开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我认为读书、读报,读更多的书是自己长见识的源泉;因此,在工作之余,我写教育随笔、心灵感悟,我希望把孩子们每一次闪光的一幕都记录下来,慢慢反馈回忆,作为精神食粮,深藏在我心灵的地窖中,或以美文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快乐与成功。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