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 教师的师德是一个人的品行标准,不能简单的用分数、用尺子来衡量,也不能用某一个特定的函数来概括。换句话说师德是情感智商,而不是标准答案。而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却却是师德,她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文建设的突破性发展。而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重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像沙尘暴覆盖原本纯净的教师理念、教师的师德,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负影响;因此如何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将是我们目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的人格魅力着重表现在教师的工作思想上、工作态度上、工作的成果上。通观现阶段教师的师德上的偏颇,我们感觉到好担心,出现如下之极端: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对教师的职业当做一份简单的差事,能应付就应付,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执着,认真,更谈不上研究。他们削破脑袋寻找的“突破”,就是经商、开店想获取高的经济收入,光鲜自己的人生;或有了成绩就往城区跑,从而引起城乡教育资源的严重两极分化,他们一切的目的都是围绕一个“自我”。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师的职业应该是精益求精,继续教育、研究、探讨业务,提升学业是每个教师必备的课程。教师应该用一桶水给予孩子们一碗水的理念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技能及教育方法。但是,目前有的教师得过且过,为了应付职业而生存,工作缺乏积极性,上进缺乏内在动力,每天以画太阳的周期为目标。 3、缺乏热情与爱心,把学生当做无生命的花朵。因为职业的惰性,迫使这些教师对学生冷漠相向,看不到孩子们可爱的闪光点,碰到烦心事,把孩子当“靶子”,随意驱使、冷漠他们,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厌学甚至于逃学,孩子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冷漠的教与学的填鸭式教育模式。 4、缺乏教师形象,缺乏教师应有的文静大方、为人师表,爱学习的特点。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意脏语连天,对自己的行动不检点,自我贬低自己的人格魅力等等。 总之,师德滑坡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追求实效。 作为老教师,我们更看重那份被尊重的感觉,走在马路上被孩子们如亲人般拥戴的感觉。孩子就是我们的天地,我们希望他们阳光。因此,作为工会的负责人,我更希望把年轻的教师们的心拉回正当的教师轨道上来,给教师们指点迷经,让他们在修身养心、致力于工作中,锤炼他们的人格,陶冶职业情感,养成美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幼教事业兢兢业业,添姿添色。 1、关爱孩子,让孩子沐浴在母爱下。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儿童”。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爱,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学习快乐;只有爱,才能让我们感觉职业的充实,孩子的顽皮、捣蛋就会变成孩子生活的变奏曲;只有爱,我们就会感觉自己知识的贫乏,才有精力去研究,去充实,才会有奋斗目标。 2、勤勉工作,全身心的工作。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难题。假如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生活中教育以外的大事,会慢慢变小,而教书育人这份职业也会变大。自己会想方设法,利用空余时间处理私人问题,达到职业时间的全身心投入。凭着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们创设平和、和谐、快乐的环境,以孩子们的一切为一切。乐教、善教、有心的教。 3、善于观察,应对各种矛盾。孩子的心灵纤细而敏感,而孩子的行动天真,又会出乎大人的意料,我们得时刻挂记孩子,善于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从行动中体会孩子的心灵波动,从行动中了解孩子的快乐与悲伤,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审视他们的行动,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作为工会干部,教师内部矛盾,也是协调的对象。我们须创造更多教师沟通时间,让年轻的教师们的业余生活缤纷多彩,例:联欢会、烧烤、爬山、旅游、聚会等等,尽量展示幼儿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让她们对职业充满自信和自傲感,让他们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有认可性,从活动的反射、比较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她们爱自己,更爱自己崇尚的职业。 ![]()
评论人时光尽头 发布于 2011/5/15 21:34:15
文章后三段作为总结出现,缺少应有的过度,有突兀之感。个人观点,供您参考,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