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日记频道>悸动文字>蓬莱仙岛霞光照万里

蓬莱仙岛霞光照万里
  作者:顾春 发表:2011/5/17 17:30:48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1843
  编辑按:文章通过自身经历,将家乡的景致与蓬莱仙岛的风光进行对比,得出生存环境需要规划的喟叹,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欣赏!
  
  我家位于山的边缘,远望去绿山如黛,层楼叠嶂,起伏连绵。近望青山苍翠滴绿,茂密异常。各种山塘星罗棋布镶嵌在绿田与小山丘之间,小村周围果树林立,竹林缠绵,杂树掩映,因此我在笔端常常夸耀自己的家乡美,家乡山水清,并以此为荣,呼朋引伴到我家游戏,享受田野生活。
  然而今天,我带上我家的小灰(一只灰毛大狗),想去摘金银花。天灰茫茫的,太阳很有面子的躲在云层里,我想今天真是一个寻找野趣的好时机。我准备一个背箩和一只保鲜膜袋,顺便想捎带一些美味红果回家。但是来到山上,发现根本没有山路可走,满山杂草众生,金银花虽疯长在一大片茶树上,但是茶树中间竹叶横生,我想更进一步探进去,然而密不透风的茶树连我的一只脚都无处可搁,拼着九牛二虎之力,慌慌地挤进茶树原来的过道,手不停地攀摘着花骨朵,但心中却时刻担心有没有蛇出没,心急火燎的连藤乱拉扯进来,还没有摘完,就深一脚浅一脚想回家,而此时更让我心慌慌的,却是那几座白光光的新墓塚,想加快步伐,逃离现场,但一路的荆棘时时勾住我,我请出这个,另一个又拉住我,我欲叫不能,多亏旁边有小灰壮胆,否则我非吓出心脏病不可。我愕然:这就是我时时夸耀的美丽家乡,美在何处,我欲说无语。
  记得去年,我有幸来到蓬莱仙岛旅游,只见“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海山奇景,海上千岛相映衬,山上慈云极乐禅寺依山而立,规模恢弘,庄严肃穆,我们怀着神圣而崇敬的心情,虔诚地朝拜了那大慈大悲的各方菩萨,聆听了庙里的洪亮钟声,心中感觉和海一样纯净。接着我们沿着江浙沿海最长的沙滩,踩着松软的海沙;聆听着潮起潮落的拍打声;挖着沙中细碎的海螺、贝壳,直到海浪打湿了裤子,才在快乐的惊呼声中慌忙撤退。更让我们惊奇的是:沙滩的沙色呈铁灰色,沙质细腻偏硬,姑娘们借此还玩上了沙地摩托车,在阵阵的惊呼声中,体验了刺激、快乐。我们几个老大只能在一旁观看,同样感受了年轻的快乐。我们还游了东沙镇,这是一个古老渔镇,也是舟山群岛历史上的著名渔港,更是清朝民国时期东部沿海的繁华商埠。踏入东沙古镇,悠悠的石板小巷,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留着古商号印迹的街旁店铺,都让我们穿越时空的想象,感受东沙昔日浓郁的渔镇风情,这一切都让我们流连忘返,踯躅脚步。最后我们来到中国秀山滑泥主题公园——中国首家真正的以泥为主题的公园,她依托秀山岛丰富而独特的滩涂海泥资源,创新立意,强烈刺激现代人挑剔的出游动机,置身其中,惊险刺激,乐趣无限。还有中国台风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岛礁博物馆、徐福博物馆、中国书雕城十大风景胜处,让我们也感受到,无一处不奇景连连,无一处不是特色迥异。我们充分享受了大自然的恩赐,在此我们忘记世事的繁杂,生活的辛劳,全身心享受自然的料理,享受人文环境的渲染。在此我们和神仙相邀,和神同处,登高可以摘星楼,下海和龙王同饮,鸟儿为我们歌唱,鱼儿为我们美食,青山为我们遮阴,鲜花为我们摇曳,其乐融融。这就是仙境,这是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色相互共彩的创举,我赞美这种和谐美,我更佩服这些设计师们的新颖构思,让人间再现“海市蜃楼”式的美。
  两处风景的自然劈开,让我们看到了相互之间的内在区别。俗话说:三分相貌,七分打扮。自然的景观只占三分,更主要的还得靠七分的精心打扮。现阶段,家庭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的宽裕,人们的生活模式望快、简单发展,烧饭有电饭煲、炒菜有煤气,烧开水有煤饼,电蒸箱、高压锅、微波炉、电磁炉等等,五花八门的现代武器挤进厨房,家庭主妇们阳光、美食,轻松、干净。更本不用考虑,上山砍柴,下河捉鳖古老的谋生手段。因而,山上的荆棘肆虐,地下的杂草疯长,人们的生存环境被慢慢的蚕食,原本自然、美丽的景色,在无人料理的情况下退化,因此,我呼吁:人需要打理,自然景色更需要管理、创新。
  蓬莱仙岛是人们越来越向往领略自然的奇美,享受大自然的自然供给模式的要求,不管现阶段,楼市群体的建筑放上更多的嚼头,“有山有水,有树有河,有鸟有鱼”,园林设计的创新、进步,绿化加深、加大。但是,更多的还是想念那一片自然的绿,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山水旅游始终是一个看点,而具有人文品质和自然风景浑为天色的风景,将一直是人们的最爱。这一理念的体现,值得我们思考和规划将来我们的生存环境及旅游动向,从而运筹帷幄,达到生活的和谐、愉悦美。
  
分享:
责任编辑:时光尽头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顾春 发布于 2011/5/19 21:12:53  
谢谢
评论人时光尽头 发布于 2011/5/17 17:33:03  
文章前期描写细腻,有现场感,读来生动。全篇通读后,文中有断句迹象,影响了流畅。个人意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