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一)
![]() 1 随着自己读书与思考日益增多,很多词语有了新的感悟。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吧。 譬如“谈恋爱”,这本身是个名词,但是后来想想,它却是三个动词的集合词,而这三个动词彼此又是递进的关系。两人结识之后首先是“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红颜知己,无非还是“话投机”,谈得来罢了。两人谈得来,在继续的交谈与来往中,两人的关系渐渐升温,就达到了情投意合的“相恋”关系。这种相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就是“爱”了。 “谈恋爱”,就是三个动态的过程,逐渐从开始相识时的交谈到最后的相爱。 2 看余杰的《冰与火》,突然有这种感悟。很多作家转身背向歌功颂德的主流,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对黑暗面的批判与抨击,愈演愈烈。虽然让我更能看清人生与社会现象的种种真相并引导我们思考,却让我们身陷无尽的黑暗中不知所措。 相比之下,鲁迅笔下,“坟头”上凭空多出的一个花圈,却让人在彻骨的冰凉与绝望中平添了些许希望。鲁迅的温情与乐观,也是他有别于一般批评家的原因之一吧。 3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看网络大神血红的名作《邪风曲》,他对明朝历史的掌握与灵活改编,丰富联想,对道家知识的系统掌握与感悟,让我连连感叹自愧弗如。这也绝不是很多作家说的,(写作时)用到了哪方面的知识去百度搜搜直接复制粘贴就行。点击率达到一千多万,三百多万字的小说绝非粘贴所能企及。 4 小小说有它小与大的两面。篇幅所限,很多小小说作家利用这一文体,发个小牢骚,写个小感慨,编个小故事。难怪作家王蒙说:“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个新鲜思想。” 言下之意,小小说因其小,只是瞬间感动下的灵性记录。 电视剧细腻具体,一部个把小时的电影,一样可以精简地囊括一个重大事件,概述一个人的一生。 用电视剧的思想构架电影,删繁就简,电影可以成就电视剧之大;用长篇小说的思想去构架小小说,千余字之间,亦可吞吐日月壮阔波澜。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精华皆在,何以谓之小? 5 有文友,勤奋有余,灵活不足。书一本接着一本写看,文章一篇挨着一篇地写。奈何“厚重”有余,灵活不足。语言陈旧,内容亦是拾人牙慧,东拼西凑,没了自己。值得警醒。 孔老夫子早有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在《李小龙传奇》里,那位练空手道的日本武士可以向李小龙跪下拜师。直到现在,武界拜师,仍要下跪。孰强孰弱,一比便知。武术的胜败显而易见,不由得你不服气。 文学没有一个特定的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标准来断定作品的优劣,所以彼此皆不服气。曹丕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缺少谦虚,缺少容纳百川的胸怀,自视甚高,固步自封,所以文学大师相对少有,如今更甚。武术大师却是从不缺少,也算是理所当然。 7 一发小打来电话,问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细问之下,才知他身处上海大都市,工资菲薄,想兼职讲师赚取外快,奈何词不达意,困苦连连。 我建议他读《古文观止》《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不要看网络小说。古汉语那种精简准确的语言,与如今为了凑字数赚钱的网络小说简直是云泥之别。另外看些哲学方面的书,让自己更加深邃,哲学是可以囊括一切的学问。有了深邃,有了好的语言表达还是不够的,多看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书籍,够专业才有得讲,否则就变成了忽悠。 8 研读《古文观止》的周文颇有感触。褒贬不着一字,而褒贬尽在其中的“春秋笔法”,及《左传》鲜对人物肖像心理的刻画,只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风采的创作方式,我觉得对小小说创造皆大有裨益。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10/8 11:14:57
欢迎回来。问候!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11/7 13:51:03
该作品已经收录到守望文学网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1年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1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