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溪边的鹅卵石交流卡夫卡
![]() 清溪:看见你在卡夫卡组的文章,挺喜欢的。我也欣赏卡夫卡的。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卡夫卡口述》这本书,我看了挺不错的,作者记录了他和卡夫卡的很多对话,这些对话内容涉及各方各面,包括卡夫卡对高尔基、梵高、惠特曼、狄更斯等人的看法,还讨论了“什么是幸福”“为什么写作”“关于真理与现实”“说谎的艺术”等等很多东西,不妨看看。 尤其拉:可能看过。是不是和一位年轻作家的谈话录,这位作家的父亲是他的同事。问候你。我关于他的材料也很多,但看的不深入。 清溪:嗯,是的。其实我也不深入,只是对卡夫卡一直感兴趣。 尤其拉:呵呵,真是同好了。对他感兴趣的不多。我写了很多关于他的胡思乱想,这儿只发了三段文字。我对他感觉很亲切,他是个非常深刻的人,语言工夫一流,我很喜欢,时不时要看他的作品,理解现实人生。我们可以多聊聊他,什么都可以聊的。 清溪:你对卡夫卡的理解深刻真切,给我带来不少共鸣,谢谢你的分享。对于卡夫卡,我最佩服他处理工作与文学创作(也就是他真正的生活)之间关系的能力。在同事老板面前,他是踏实本份工作的劳工工伤保险公司的法律顾问。而私下里,他却是一个充满想象力,观察力深刻,思维深邃,特立独行的作家。这对于平常人来说,太难做到了。 尤其拉:我觉得他最有价值的部分还在他的小说内部,那是一个个深邃的空间,值得从各种角度领略,当然,从他的私人传记的空间也可以理解一些。如果对于我们生活的时代空间的领会理解深入的话,就更有益处了。当然,也无需绝对化,和他临近的著名人物也是具有类似特征的,如克尔凯郭尔等。至于我们,能享受这么好的作品就很满足了。你说呢? 清溪:我对卡夫卡的了解始于高中那篇课文《变形记》,那只大甲虫到现在仍旧印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但我印象也仅此而已。因我当时的兴去偏重于自然科学,对于文学只有时不时的兴趣,并且我那时从不看课外书,什么名著都没看过,所有科学、文学资料都局限于教科书,说来实在惭愧。一直到大二大三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除了看科学科普书外,我也开始看文学艺术方面的书了,看得最多的是人物传记(自传他传都看)、书信日记和杂文随笔等。我就是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了林和生写的卡夫卡传记《地狱里的温柔~犹太歌手卡夫卡》,此书主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阐释卡夫卡的性格特点和成因,及其作品的独特视角和深刻内涵。书中也摘了他的不少书信和日记,对于理解他的思想很有帮助,这样我对他的了解也稍稍深入了一些。 尤其拉:我是看了评论后才去读小说的,很对胃口后,慢慢收集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电子版的评论集。甲虫的细节化描述使我惊喜交加,立刻爱上了。我没读过大学,高中毕业,就是喜欢博览群书而已,尤其对国外作品,主要是译作偏爱。我早年也喜欢理科,主要科学家的传记,美学,哲学理论,文学作品主要是英国散文和法国散文很喜欢。《地狱里的温柔~犹太歌手卡夫卡》看了两遍。感觉不如看原作那么直接触发自己的思想来的痛快!我都卡夫卡的作品读了很多,时间也很长,差点把城堡也读完了。后来,没勇气看下去,糊涂了。 清溪:后来还看了他的一部分随笔,真感叹于他独特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深邃的思维。我看过中央十台探索发现栏目关于鲁迅先生的一部纪录片,里边研究鲁迅的专家钱理群先生提到卡夫卡与鲁迅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也有可比性。我看过卡夫卡一篇关于墓碑的随笔,但已记不清具体内容了,在前几天看到鲁迅的随笔《墓碣文》的时候,我一下就想到了卡夫卡的那篇文章。还有鲁迅的《死后》,我觉得也与卡夫卡的风格相近。他们的深刻观察能力和独特表达方式都很少有人启及。但相比来说,我觉得卡夫卡更亲切,他的作品里虽然有难以言表的痛苦,但仍有渴望生活的温暖,而鲁迅则总让我感觉到他在冷笑。当然他们都很真诚,只是对人性的理解有所不同。 尤其拉:他那语言能力完全出自一个毫无掩饰的心,一颗纯洁的心所随意表露的自然地奇迹。可不到一种哲学观念澄清的境界很难感受得到,观察是那样细致,简直就无法形容那种精细的感受,笔笔神来,行云流水。我觉得这种类比很荒唐:“壮汉、干练者、体魄硕大的资本家,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事业的。这样的事业落在了卡夫卡的肩上。”我现在打算看一些科普书籍,如莫里斯,萨根的作品。新语丝网你常去吗?http://www.xysforum.org/有个下载书籍的网站比较好,你可以去看看: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classlist.cgi?classid=1827&type=&order=1&page=1 清溪:你说得很有道理,读他的传记远没读他的作品来得直接痛快。我目前只读过他的一些随笔,也被称为微型小说,短小但精悍,且独具风格,发人深省。稍长些的作品我正打算读,要谢谢你的分享和推荐。我想这也是豆瓣最吸引我的地方,可以与人分享交流读书、看电影和听音乐的感受,以及生活中的感悟,当然,有些东西只要记在本子就好。另外,豆瓣的推荐也廷好,偶尔还能发现些喜欢的东西,碰到些思想上相吸的人。当然还有小组讨论,现实活动也不错,只是时间精力还有兴趣的缘故,我还没太关注。因为我是用手机上网的,打字慢,邮件也只能分段发。昨晚因为有事,还有一部分没发,望见谅。我待会儿打出来发给你。补一句,很高兴认识你,尤其拉。 清溪:补昨天的我最近在看一本《向死而生.哲人小语》,里边有一篇文章是写卡夫卡的,主要讲述他对生死问题,以及生理疾病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的看法。其中一段我觉得写得很好:为了记录最微小的震动,就需要最灵敏的仪器;为了感知最高的要求,就需有最敏锐的灵魂;为了眺望深渊,就要有敢闯深渊的人。壮汉、干练者、体魄硕大的资本家,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事业的。这样的事业落在了卡夫卡的肩上,这成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推诿,足证他的伟大。他是这个座右铭的实践者:“我抱怨吗?我不抱怨。我的样子象在抱怨。我敬仰谁,我心中有数。”文章还把他与克尔凯郭尔作比较。 提到克尔凯郭尔,其实我对他也很感兴趣,那是在看卡夫卡相关的书时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然后,我找来林和生写的《绝望的一跃.孤独天才克尔凯郭尔》,我觉得比写卡夫卡的那本好很多。关于克,我还看过他的日记选。其实,卡和克都让我感到亲切,同时还有梵高。用林和生的话说就是,“十多年前,我写了‘自己的克尔凯郭尔’,一如写了‘自己的卡夫卡’、‘自己的凡高’。三个人都不同程度为世人所不容,三个人都英年早逝,然而三个人都散发着‘骨子里的温柔’,直到今天都让我落泪”。关于梵高,我看过欧文.斯通写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写得很不错,书前还附了他的不少素描和油画,很有感染力。 尤其拉:克尔凯郭尔的书我有两本,也下载了他的书籍,但看不下去,一是没时间,而是有了对卡夫卡的深入了解,怎么也激不起对这个哲学家的兴趣。他们的命运有类似的地方,但卡夫卡更是一个文学思想圣徒。 清溪:我觉得这种类比很荒唐:“壮汉、干练者、体魄硕大的资本家,是不能完成这样的事业的。这样的事业落在了卡夫卡的肩上。”……经你这么一说,光看这段文字,我也觉得这类比有些荒唐。但我当时读完那篇文章却无此想法。文章前段,讲到卡夫卡钦佩健康者,办事干练者等,这些对他自己来说他觉得是很困难的。他把自己身体的结核病认为是精神疾患的衍射(关于这一点我在下一封豆邮里再打一段文章作解)。这里我先得谢谢你推荐我两个读书网站。莫里斯的书我没看过,但看过卡尔萨根的《布鲁卡的脑~对科学传奇的反思》(书较老,买不到,我是在图书馆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伪科学的批判,还翻看过《卡尔萨根的宇宙》,已记不清,有段时间还想看他的传记。宇宙方面的书,印象最深的是《霍金的宇宙》和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大跨越》。 科学家传记里,印象最深刻的是A.Pais阿.派斯写的《上帝是微妙的…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平》(此书名可能记忆有误)和约翰.格里宾写的《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此书是关于物理学家RichardFeynman理查德.费恩曼的,有时也称费曼,我对此人很感兴趣,还看过他的两本口述自传《你干吗在呼别人怎么想?》和《别闹了,费曼先生》,书信集《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另一本他传《费曼的彩虹》)。生物方面,看过分子生物学家PCR发明者Mullis写的自传《心灵裸舞》,挺好的。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写的科普著作很好。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克里克写过一本《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是关于意识与脑科学方面的。最后说一本,对我启发很大的书~克拉默《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去年过年前后看的,引发了我关于科学与艺术、现实与理想、工作与人生、自由与幸福、智力极限等多方面的思考,确实是本好书。哦,还有本科普经典物理学家薛定谔对生物学的思考《生命是什么?》 清溪:以下是摘自《向死而生.哲人小语》他在写给米莲娜的信中说:“我的精神有病,肺病只不过是精神病的衍射……”显然,精神病就在于永不消逝的紊乱、矛盾,两个不怀好意的敌人要求对卡夫卡拥有同等的权利。(……)我们在卡夫卡的禀性中结识了与他父亲同一的敌人,也就是与家庭、市民阶层和健康人同一的敌人。同一的标志是什么呢?~意志,一种对某种生活态度或人的肯定而变得与其相似或等同。在卡夫卡那里的情形,我们可以概括如下:“那情形就是如此,就象我生命的使命果真就在于占有一幢房子一样。”是什么阻碍了他的行动呢?另一个敌人又是谁呢?对他使命的理解,在这方面我们尚未完全搞清楚,不可能是由于卡夫卡是诗人这件事(他从未自命为诗人;他只说过他身为“作家”的使命),而这个使命却挡住了在他看来是正确的道路。然而,作为诗人,他应当去描写自身无比深邃的内省经验,即一个动荡世界的无保护性、可疑性以及对这样一个世界的回避,于是形成了这种必然的结局。 精神病科医生一定会说,卡夫卡患过精神病,这种疾病使得他以上述方式体验世界,而不会改用别的方式。凡是看过,他写给父亲和其他人的信的人都对这种理解深信不疑。然而,用卡夫卡的话来说,这乃是对最初阶段的认识。它是正确的,但是并非全部真理。因为人生中有若干种状态(包括精神病),在其中,世界的可疑性尤令患者产生威胁之感。 在这种最高的精神意义上来说,病,也可能是理解真理的一种合理的、基本的形式。卡夫卡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他对父亲的世界持肯定态度,因而也就肯定了健康,肯定了尘世生涯的干练;不过,他也知道,他对别人也负有责任。因此,他不可去描写他自己所肯定并孜孜以求的世界;而是应描写他自己所经历的、可怕的世界,充满敌意的世界。 尤其拉:我觉得卡夫卡的语言很多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更别提别人论述中的任意的揣测了。卡夫卡的思想充满了怀疑,悖论和讽喻,就是他自己也不是非常清澈的,当然,专家们的说法就更是各有目的了。卡夫卡不信任甚至嘲笑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你是读理科的,熟悉逻辑和悖论之类的东西,再深刻领悟他所谓的不可摧毁之物,基本上就可以触及到它的深刻本质的方面了。反复阅读是必要的,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歌德都是他喜爱的作家,这是一个理解的巨大背景。心理学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也仅此而已。 像他这样深刻的作家精神是没有病的,只有人类之病,人性之病,这已经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疾病的概念了。这是我的理解。我也不想确定任何东西。或者借用卡夫卡似地语言:任何东西都在确定我。 很高兴看到你读了那么多的科学书籍,我也正热烈地收集这方面的材料。我在十多年前阅读了很多科幻和科普作品,科学家传记等等,在网上,也注意这方面的讨论和论说,觉得受益匪浅,这方面的书籍给人以巨大的勇气和极其开阔的视野,值得关注一生,学习一世。在可靠性方面这类知识是无与伦比的,人间的任何高明的知识都无法企及,这种精神方向是人类的终极方向。 我觉得卡夫卡是一个很完全的自我作家,当我们刚接触他的时候,就要把一些所谓客观的情绪或说是角度抛开,把他的所有材料都仅仅当做一部小说来阅读和融入,甚至用他那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来感受我们目前的世界,发挥出我们的感官的所有功能去观察生活,你看,我们的社会不也是有着一个巨大的父亲的身影存在么?它躺在历史里,居处在政治,法律等等的意识形态的迷雾中,我们的现实世界难道不就是卡夫卡的那个世界的现代原版么?只有当我们通过他那已经逝去的时代的形象和抽象描绘,来正式融入我们自己的生命所被迫驱使的环境里面有所领悟的时候,我觉得这才理解了卡夫卡,才能对卡夫卡产生由衷的敬意,才能对他写下的东西感到一种惊喜和颤栗!让专家们去分析和说的头头是道吧,我只想追寻卡夫卡创造力的伟大源泉,去感受那穿越时代和生活表象的伟大力量。 ![]()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1/11/7 13:55:38
该作品已经收录到守望文学网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推荐]守望文学网2011年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
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4&Id=11200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1/11/7 15:10:47
[分享]与清溪边的鹅卵石交流卡夫卡 作者:尤其拉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7&id=1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