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宋朝词人柳永香艳的词风

宋朝词人柳永香艳的词风
  作者:仲伟玉 发表:2008/6/4 17:33:40 等级:4 状态: 阅读:2601
  编辑按:想剖析柳永的词不容易。若无深厚的文学底蕴,也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柳永对宋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柳永尤以香艳的词风,对后人影响至深。
  青少年时代的柳永性格放荡不羁,赴汴京预备科举考试时,流连花街柳巷,留下名句“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至于宋仁宗在他的考卷上毫不客气的批示:且去填词,要此浮名何为。至此,柳永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如果说李煜奠定了宋词抒写个人情怀的格局,那么柳永在宋词音律上的个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力,使复杂曲折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可能。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慢词长调的开拓上。柳永的《鹤冲天》原文如下:“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名篇。它与一般即景言情,融情人景的词作有所不同,但它仍能深深打动读者,原因是,它抒发了作者强烈而又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一种傲视公卿、轻蔑名利的思想。过去,有人指出这首词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同时还指出这首词反映了封建时代文人失意时的“颓废思想和堕落生活”,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当作者落第失意之后,便在“烟花巷陌”之中去寻访“意中人”。这“意中人”,其实就是作者的知己,亦即“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思想情绪既表现出作者身世的漂零之感,同时又反映出他消极反抗的情绪。柳永在《八声甘州》词中写到:“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此“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一句,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境,抒展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境表达得明白如话,这首词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柳永的《望海潮》以大开大阔、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望海潮》原文如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描写杭州的繁华,同时也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望海潮》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在写“景”和写“情”上,柳永不愧为大家。
  柳永的《蝶恋花》更是写景抒情的名篇,《蝶恋花》其原文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
分享:
责任编辑:褦襶子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