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清明上河图》
![]() 每逢看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心中就汹涌澎湃,涌起无限感慨情思,久久难以平静。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分三部分,分别描绘了,“市郊村野”:只见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农舍。河边小道,一支负重驴队缓缓走来,清风徐徐,树草染绿,时转物换,一行挑担、骑马、抬轿、乘轿的人匆匆赶路,直奔汴河畔。“汴河船运”:只见汴河水道上,一座宽大的木桥飞架两岸,宛如彩虹,人们称之为虹桥,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桥下逆水而上的大船横在河中间,船夫们奋力拨正过桥方向;有的站在船道顶上,落下风帆,放到桅杆;有的站在两侧船舷,用力撑篙;有的伸长篙,撑住桥身挥控货船过桥。桥头遍布饮食摊、刀剪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在争先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桥下沿河两侧,茶馆、酒楼林立。而“都市街景”部分,则描绘了一支骆驼队慢悠悠的走过城门洞。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屋宇重叠,官府、民居,各处其间,店铺酒楼叫“正店”,小饮食店叫“脚店”。小商小贩沿街叫卖,街上行人车马摩肩接踵。穿短衣的是劳动者,骑马的是当官的,坐轿的是贵妇,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此画描绘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看的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想来张老先生是想把这繁荣和谐景象永留人间,所以把它付诸画笔,永留画布。 我想当时的封建王朝,尚有如此和谐盛世,人不分贵贱,市不分大小,街不分你我。社会各阶层公民都可以各显其能,各干各行,各得其乐,各谋其生。而当今我等身处盛世的幸福公民,享受着和谐社会,一般的普通百姓,为了温饱生计,在街边摆个小摊,设个小点,混一口饭吃,却被城管们赶得团团转,惊慌失措的小贩四散逃蹿,这样不但制造了混乱,堵塞了交通,而且还激化了干群矛盾,增添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意度。这同时使得走投无路的小贩们,不是暴力抗法,就是自绝于世。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为了争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无摊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对街头的无证摊贩,以妨碍市容、交通、卫生等理由,暴力执法,甚至“赶尽杀绝”。可有谁想过,人的生存权才是第一位的。这些人摆摊设点,靠劳动吃饭,总比杀人放火,抢劫偷盗,坑蒙拐骗的犯罪分子干净吧。再说他们的劳动也方便了居民生活,他们就近摆摊设点,可以让居民就近买到该买的东西,某些便民小吃,还方便了市面饱口福,打牙祭。可是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为什么就容不下像封建王朝里上演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那种和谐盛世呢? 封建王朝尚能宽容百姓的生存权,并没有因为摆摊设点者,堵塞交通、占道经营,妨碍有权有势者骑马坐轿,就大开杀戒,把他们驱逐出境或赶出闹市。而我们如今正逢着美好的和谐社会,为什么就不能宽容的看待小摊小贩呢?!怕他们堵塞交通,可以进行适当的疏导呀;怕他们不讲卫生,可以引导教育他们自带垃圾袋,带走自己的垃圾,或自己承包自己出摊点的清洁区吗!总之,让人家活下去,就是最大的爱民、惠民,不是吗?有一天,他们有了钱,自然会谋求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何必非要用暴力执法,让他们自取灭亡或走上犯罪道路呢?北京城管李志强被小贩崔英杰用极端方式刺死,难道还没有给我们留下血的教训吗?“洪水是堵不住的,只有疏导”。这是大禹治水的经验。像崔英杰一样的小摊小贩,千千万万,他们需要生存,需要生存的余地,他们更需要像《清明上河图》里的宽容。他们是弱势群体,也是改造社会和给社会上的人,带来方便和实惠的一群人,他们需要各级政府行之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你追我赶的排挤和“赶尽杀绝”。和谐社会和和谐城市,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像《清明上河图》里一样的繁华和包容,这样才是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 于2011年6月 ![]()
评论人米田 发布于 2013/5/20 23:39:43
谢谢!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2/12/23 20:46:36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2年10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