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应试教育的一点浅识
![]() 从古到今,科举制度已盛行了几千年,这种制度能否选拔到真正的人才,答案无疑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制度也埋没了许多人才,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再公平的制度,都是由人操控实施的,当实施人以一己之私行使选拔权时,一切公平都无从可言。所以古人感言:“千里马常有,而而伯乐不常有。” 社会进步到今天,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教育家们却不敢大刀阔斧的完全摒弃考试制度。所以,国家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还是考试。因此,如今的学子还是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成了现代家庭家长们的共识!于是,为了让孩子上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家长们不惜出血本、花重金,为孩子拉关系、走后门,进重点中学,请老师补习,逼孩子多才多艺,上英语剑桥班、艺术(绘画、舞蹈、钢琴)特长班、奥数班……恨不得从小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那种小神童、全能小冠军,让孩子为了应付考试,将来有个好前程,过早的背上沉重的负担。 随着十八大胜利召开,国家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现在又出台了幼儿班不学拼音、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的相关政策。我在看到12月15日《都市消费晨报》上的一则报道《“一二年级不得有书面作业”按规定办的学校很罕见》一文,再联想到二年级的女儿,每天回家写不完的一大堆作业,心中百味杂陈。我想问题的关键不是老师留不留作业,孩子写不写作业的问题,而是现在的教育界整个从源头上存在很多弊端的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改革应试教育,只局部限制某个年级段不要有书面作业,有什么用呢?一二年级孩子固然可以不有书面作业,可他们又必须参加各学科的测评考试。而考试题又是各教育部门的专家们精心设计的试卷,如果平时孩子不做些练习册之类的题,考试时再聪明的孩子,没见过类似题型,也考不出好成绩,而当地教育局和学校考核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又是以学生的考分定优劣、论输赢,考不出好成绩,教育局、学校领导脸上无光,甚至市政府领导脸上也无光,他们怎么受得了?于是,层层加压,一定要保证多出好成绩。其实,以我这些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观察和思考,根本不是孩子不需要做作业的事,而是应该控制各学校暗中和奸商勾结,诱导家长买一大堆“经典教辅”、“练习册”、“考霸试卷”,从中拿提成,却又不监督教师亲自批改这些“经典教辅”、“练习册”、“考霸试卷”,弄得孩子一本又一本做练习、测试,而家长必须变成老师辅导,而老师又无法册册批改,只好安排课代表对对答案了事。如此不但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而且无法提高学习成绩。因为学生只是千方百计以抄袭、上辅导班获得答案,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目的,并不是真正以自己掌握多少知识为目的。如此虽经过了一定训练,再加上任课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各教育局某些专家、学校、教师之间互相串通,心照不宣的透题、资源共享,即使交换考试时,监考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批卷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互相关照,谁不配合互相关照,下次有你好看!最后其实吃亏的还是学生,学生无法学到该学的知识,可学生却还乐得偷懒,以为透题和监考不严的老师才是好老师,难怪现在下一代的素质越来越低,高分低能,始作俑者正是全体教育家和应试教育的体制。 也所以,我在思考这种教育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的同时,也在考虑应该如何在源头上杜绝这种“科举制度”带给我们现代教育的桎梏。首先,要教育和引导民众改变价值观,不要再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应该相信:“万般皆人伦,不只读书高。行行出状元,读书获智明。有智当看开,每行都尊贵。做事对人益,就是好栋梁。”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人才为建设祖国出力。因此,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才是教育的目的。由此,我还想到,我们的应试教育,也应该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学生一到九年级的基础教育,都不进行学业测试,学生的成绩只用老师记录的平时成绩衡量。以他平时听课的认真程度,记得笔记检查,课堂作业的完成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误程度,来衡量打分,直到高中选文理科分班时加以相应选拔考试。高考时也只考根据考生自己选择的专业知识,进入大学后,则要求非常严格,学不好专业知识,拿不到学分和考不出好成绩,难以拿到毕业证。不像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以分论质,高考只要高分录入大学,专业知识则六十分万岁,混到了大学文凭,却学而不精,很难在专业领域做出较大成绩。以文艺界为例,很多文学大师都不是文学硕士、博士。所以,我认为我国的应试教育也应该学习借鉴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只需要学习完成所开的各门课程,在教学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兴趣班,对“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文艺、英语……”等各学科特别突出的同学,加开兴趣班,重点培养,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便于推荐上相应的大学,使他们成为专有所长的人才。其他的学生只需要教育他(她)们,完成所学学科,九年义务教育结束时,加以毕业测试,发给相应的毕业证就行。考不上高中和大学的,以后步入社会,他们可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和兴趣爱好,通过自学再提高学历。 因此,应试教育的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应该群策群力,确实转变教育作风和教育思路,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以切实培养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为目的,以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为教育对象,减少片面的以追求学生学习的分数为要求,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因为一个人的优劣不是小时候学习的分数就能决定的,小时候被老师断言弱智的爱因斯坦长大后是物理天才)。只有以发现专长,培养专长为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而学有所专的人才,才便于在各行各业,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这也才是成功的教育。 于2012年12月26日 ![]()
评论人米田 发布于 2013/5/14 21:37:04
谢谢!
评论人米田 发布于 2013/1/23 23:05:15
让更多的教育家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教育吧,否则我们的教师不但不能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谋财害命的刽子手!
评论人守望散文小组 发布于 2013/2/6 13:30:40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3年1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
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