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一点浅识
![]()
诗歌的作用是不用强调的,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可是诗歌的形式,进化到今天,却总是被人说三道四,被道学家们争来论去。我一直只管作诗,不问评论。因为我对诗乃至世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不会轻易被谁的思想所左右。其实,人无论作诗,还是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轻易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当然,我并不是说,人要偏狭固执,坚持已见,哪怕是错误的谬论,被千夫指,也要坚持,那是不可取的。我是指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定论,有益于人和事的,必须坚持!
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只重形式,不重实际的。亦如人们找对象挑媳妇,起初大都只注重漂亮,不注重其它一样。所以,当漂亮和内涵不相一致的时候,人们难免失望!其实我一直以为,内涵高于形式,正如“人美在心灵,鸟美在羽毛。”漂亮是不足为凭的。可我也总脱不了俗!挑媳妇第一眼,也只看女人的五官身材是否漂亮,来确定是否再交往,这使我感到自己很浅薄,可我又终于挣不脱这俗气!扯远了,继续谈诗歌。实际上,诗歌如果必须要论形式,那就是唐诗宋词里,严格的格律。可是“平平仄仄”的格式,后人觉得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那应该是老古董了。于是“五四”运动以后,更多的人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中来了,也就是新诗的创作里来了。而新诗的形式,还是有人说三道四,说它像“语录”;说它像“天书”……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也于是,有人喜欢语录,说它好懂;有人喜欢天书,认为它朦胧。可是,我写了二十多年诗,我只承认一点——诗是表达思想的,给人启迪的,增进智慧的,托物言志的……无论直白,还是朦胧,只要它给人的思想带来了启迪和益处;它催人奋进,抒发感情;就是好诗。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加以阐述。首先提一个问题:你说是“下蛋的云——飞了”这样的诗句美?还是“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样的诗句美?这两者相比,前一句朦胧,给人无限的想象;后一句直白,使人一目了然作者表达的思想。但是放在特定的环境里思考,如果和写诗人的心境、环境、意境相结合,是不是“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一句更能带给人思考,启迪和震撼!这时候,你应该明白了,是华丽的外表美呢,还是真实的内涵更美? 最后,让我再套用古人的一句诗:“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来结束我的浅谈。它说明了论花,形式(外表)只是好看,果实香甜才是好花。那么,论其它呢?就价值而言,我是宁愿要朴素掩隐下的真实,而不要华丽包装下的虚假。我想,此时大家自然明白如何判断事物的熟优熟劣了,何况诗乎! ![]()
评论人王三 发布于 2008/6/12 10:38:36
一直认为诗歌是最能表达感情的形式,特别是古体诗更有分量!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6/12 14:27:52
诗是表达思想的,给人启迪的,增进智慧的,托物言志的……无论直白,还是朦胧,只要它给人的思想带来了启迪和益处;它催人奋进,抒发感情;就是好诗。
赞同老师的观点!问好!
![]()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6/12 13:44:26
98年武汉发大水,那段时间武汉成了水城。哪个时候,军人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有的军人才19岁,累的站着都可以睡着。我那时亲眼目睹了军人的伟大,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时候,我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同学,在我面前却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不需要感激,他们就是为老百姓做事的,他们不做谁做?累死也是应该的,我因此很气愤。由此我从开始讨厌歌颂题的诗歌,变的开始理解。对于那些写的很自我的诗歌,我从很欣赏变的开始理性思考。所以对于任何东西,都不能有偏见,只要能打动人心,有感而发的诗歌都是应该尊重的。文章怎样才能于细微处感染受众,我想可能就是真情流露吧。
![]()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6/13 19:10:41
我是宁愿要朴素掩隐下的真实,而不要华丽包装下的虚假!
![]()
评论人一千三 发布于 2008/6/25 13:31:26
诗和诗歌是不同的;诗,诗歌和歌词也是不同的.这虽然是一句废话.但有多少人清楚自己在写什么?朱自清是个诗人,但我们都自己他在散文上的荣誉盖过了他在诗歌上的写作.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他很幸运.但是我相信文学上的幸运儿是不多的,所以要先有"实力"再表达.这种实力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另一方面是作品上.这些诗歌都做不到,这应该引起一个写字的人思考的必要.真正会写字的人都是聪明人,不是老夫子.要像鲁迅一样--"我没有高僧涅磐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要学会生存,生活再去学创作!!!
![]()
评论人作者 发布于 2008/7/20 16:49:09
读文字就知道作者本人与诗歌有着不可言喻的感情!相信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却爱诗超越自己生命的人,我为作者在诗歌中寻找到生活的真谛而感到可敬,望作者更上一层楼!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