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它作品
|
动画《阿修罗》观影感
![]() 看完《阿修罗》,觉得要说点什么。《阿修罗》中的人性,兽性,母爱,情爱所有的斗争不断交织变换,使《阿修罗》具有一种扭曲的人性史,却又如此的表现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血淋淋的事实。据说,《阿修罗》1970年8月2日,日本漫画界诞生了最具争议性的作品。由于作品中有对天灾过后人间惨象的赤裸描写以及人肉相食、母欲食子的残酷情节,致使当期杂志在神奈川县被认定为有害图书,禁止向未成年人发售。当时社会集体声讨,在此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由于题材过激的原因,《阿修罗》始终被业界认为是不可能动画化的作品。 故事切入画面极其震撼,饿殍遍野。一位怀孕的妇女在佛像之下诞生下一位男孩。从故事场景中的表现,阿修罗属于佛教人物,与修罗其实是两个相反之人。阿即否的意思,修罗即端正。阿修罗即是不端正,与修罗刚好一个长相极其英俊相貌堂堂,而阿修罗就非常丑陋。 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阿修罗在此时诞生也寓意着其人性的善与恶交织在整个影片之中,与命运斗争不休。在尸骨遍野的时代,在饥荒的土地上,生命似乎不那么重要。但是阿修罗却活下来了,她母亲生下他之后,一只恶狼要把他吃掉,是他的母亲用一把斧头把恶狼赶跑了。然而,饥饿是考验一切的开始。在日益饥饿的状态之下,人性尽失。她的母亲要把阿修罗吃掉,好在阿修罗的啼哭声把她母亲惊醒,她母亲惊恐的弃逃而去。 阿修罗拿着母亲留下的斧头长到了八岁。他一出场,便杀人,先杀掉一家三口,而又杀掉地保的儿子。他像野兽般的长大,不懂人类的语言。一个和尚对他人性的启蒙只有一句阿尼陀佛。一个叫若狭的年轻女孩拯救了阿修罗丢失的灵魂。她用爱驯服了阿修罗野兽般的心,后教会他人性。让阿修罗重新做人,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像阿修罗曾经杀过人吃过人的恶魔,在别人眼里的不允许的。况且阿修罗在得到若侠的爱之后,已经把这种爱占为己有。他不可能再次失去这种爱,妒忌和偏见还有愤怒驱使着他。 他觉得七郎夺去了她的爱,用斧头要杀死七郎。他不允许任何人夺走他的爱,这种让他享受一点点人性尊严的爱。所以他听到若狭说他畜生的时候是无比愤怒。其恶性,兽性在暴风雨中狂怒哮咆。连看都一对母子猴子互相爱抚都举起斧头砍去,这种嫉妒和偏见已经导致其矛盾扭曲。他掐住猴子的喉咙说:你让我生在如此沉重的苦难之地不如不出生。 是和尚最后拯救了他,人确实具有兽性,但是与野兽最大的区别在于心。人做野兽的事情越多越痛苦,在阿修罗的观念中就是你不吃人,人吃你。从来未考虑过人还有一颗心可以随意的改变。和尚为了改变阿修罗砍下了自己的手,让阿修罗吃。这与佛教中尸毗王舍身救鸽一样感化阿修罗。 这部电影伟大之处,在于人,佛,兽的表达。人在灾难饥饿中的斗争欺诈,佛的普爱舍己,兽的天性。在饥饿之中,即使是阿修罗杀了地保拿回的一块马肉,若狭也不会相信,认为是人肉,不肯吃。阿修罗在地保带领村民中展开了一场杀戮,因为他们视阿修罗为野兽,不容于天地。而阿修罗,却为了生存下去恶与恶对抗着,都在矛盾中摩擦表现的一览无遗。最后的阿修罗被逼至深渊之中的吊桥中,在绝望中愤怒着,那些狰狞的面目,胜利的呼叫,其实比人性更丑陋。因为阿修罗,至少懂得了学会去爱,因为他从来不认识。而那些自以为认识爱的人,却在互相杀戮之中要吞噬对方。假如你生在一个人要吃人的时代才能生存下去,你会不会也像阿修罗一样? 或许阿修罗像电影结尾之中一样:只是六道轮回之中,一时迷失了方向。但却让我们深刻认识人性。 ![]()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13/5/13 17:00:18
该作品已收录守望文学网2013年4月优秀散文作品集锦,祝贺!敬请关注:http://www.sw020.com/swform/dispbbs.asp?boardid=68&Id=12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