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它作品
|
浅议:现代诗歌与儒、释、道
![]() 严羽《沧浪诗话》云:“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本是对宋代诗人崇尚说理而意象太弱的激愤之词,他说的“意兴”便是意象。诗写作本身是和儒学相悖的,这一点,诗圣杜甫看得很清楚,他的《醉时歌》有“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之句。 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路径大致有二,一是印度——大夏(大月支)——中国(浮屠),二是印度——中亚新疆小国——中国(佛),“浮屠”源自大夏语,我出生之地所在乡镇就叫白浮屠镇。佛教因为宣扬落发为僧,与儒家的守孝道相逆,中国的佛教后来就把儒家的纲常融进了教义中,佛教大乘空宗主张“一切皆空”,这和道教认为的世界的本体是无,现象世界只是本体世界的外部表现相类似,魏晋时期佛教与道家黄老学几乎是合流的,以致产生了“竹林七贤”这类的诗群,当代山水大诗人孔孚先生就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近读《孔孚论》透视本,看孔孚先生评点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有“钱镇鍠诗话亦称沧浪所论为入魔之语”一句,先生在此句下面手写道:“此人类臧诗人”,说钱这个人有点像臧克家,从中可看出先生对臧克家是不感冒的。 朱多锦先生生前曾说,臧克家一九三七年以后就没写出一首好诗。臧克家虽然长期担任《诗刊》主编,但却一直处在“无诗”状态,他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曾先后跟毛泽东通过七次信,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时又去信要求恢复毛所倡导的文艺传统,要求知识分子继续改造思想。胡回信说不要再提思想改造,那样又会酿成一派人排斥另一派人,很多人已很反感。——这就是臧克家的“屈原怀忠”,他在“五七”干校劳改也自称是“五七”战士,“文革”中挨批斗四十次亦无一点反思。他曾像钱镇鍠否定严沧浪一样狠狠否定过朦胧诗,认为朦胧诗是脱离时代、“为艺术而艺术”的一股逆流,是西方带来的腐朽的东西,事实证明他也否定错了。 “道意远而难识,达之者寡”,从哲学的高度看,道家比儒家走得要远,诗写作沿着道家的思想或许能有所提升,而宋代程朱理学实际于诗是一种禁锢。从这点看,同为现代诗人,信奉道家思想的孔孚对信奉儒家纲常的臧克家不感冒,也就见怪不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