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人性化教育离我们多远?

人性化教育离我们多远?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08/6/30 13:51:16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562
  编辑按:其实素质教育并不如老师说的这般遥远,作为经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型的一代学生,我切身看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这点在发达城市尤为突出。看到了弊端,但更要看到发展的趋势。
  教育人性化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智慧,尊重人的思想过程中,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这是教师的社会职责所在。
  教师最值得尊敬的是因为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而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中道德水准较高的一个群体。因为这最根本上还是对人类文明的景仰。但是因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使命,要求教师这个群体也必须具有一个较高道德水准,否则是无法彻底完成传承文明的使命。所以教师的道德,也就是师德必须是人性化的道德,教育所体现出来的人性也必须是具有人类道德的人性。有人说这是在玩文字游戏,那说明他是一个不愿意思考的人。其实道德与人性从来就没有截然分开过。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有善意劝我写点积极东西的。也有直白地说我的文章都是抱怨,心态灰暗。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抱怨是一种期待。真正灰暗的世界是麻木的,已经没有了抱怨。因为抱怨是将现实与理想对比的结果,因为不理想而抱怨。所以抱怨蕴含着对理想的深深的期待。如果没有了这个目标,抱怨还有什么用呢?有人说抱怨只是一种宣泄,是一种心理须要。这话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这恰恰说明人对真理的须要是人性化的须要。绝对的理性与绝对的不理性都是不人性的。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过去的教育都是不完善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中国全社会的认同。所以我们正在推动教育改革。并且明确地要使中国教育向人性化发展。然而,由于对于人性的片面理解,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些表面看起来人性的措施,却隐含着巨大的不人性的因素。
  当代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本身就具有赋予教育人性化的初衷。其目的是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思维遭受禁锢个性被桎梏的传统教育模式。本来提倡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无可厚非,可是在实践中上至国家最高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教育部,下至刚刚入学的小学生都没有真正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可素质教育也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看到这可能有朋友又要讥笑我标榜自己聪明,我承认我长了一个不愿意被别人输入程序支配行为的脑袋。可是世人并非就我一个如此。只是传统的观念与私欲令他们不愿意思考这个问题,甚至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还得中国自己做。如此庞大的族群,没有哪一个外族可以拯救我们。
  古人有言,不在沉默中灭亡,就要在沉默中爆发。我不甘愿在沉默中灭亡。也不想在沉默中爆发,我欲使这可能爆发的力量,有序地释放出来,作用我们的社会。所以我要点破许多人都曾用思想触及过却又大都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教育体制问题。在中国一提体制问题就有与上不保持一致的嫌疑。可是不触及这个问题,中国的教育就会就无法走出绝地而后生。我想广大读者与我一样,不相信中国诺大个知识阶层,无人洞晓素质教育失败的根源。我今天就把大家的想法说出来,一是对素质教育以正视听,让人们明白素质教育的实质。二是抛砖引玉,为中国教育改革凝聚国人的智慧。
  素质教育,是指提高人的素质。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可是在现实教育活动中,这两方面的个性都没有得到实际尊重。其根源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是根植在“工具”教育基础之上的。几千年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把国人的思想禁锢在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范畴之内,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教育也还是这种高度划一的模式。伴随着全社会对经济的发展的须要,我们的思想被迫解放了些。然而这种被迫解放的思想,无法作用于现实生活,推动文明向前发展。就拿学校教育来说吧,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全国统一的教材模式被打破。可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中考与高考这个紧箍还仍然制约着全国绝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只有少量欲到国外求学的贵族子弟不受这个约束)。教师不围绕着考试指挥棒施教,学校不允许,家长不允许,社会不认同。学生虽然对新教育理念不十分排斥,可是残酷的社会竞争与阿Q精神般的幻想和虚荣,致使孩子们矛盾地走进了被他们称为监狱的学校。
  中考与高考的体制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决定应试教育仍然是占据着中国教育阵地的。我们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一方面又害怕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因为孩子们的思考潜能一但被开发出来,他们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有许多不和谐的东西,他们也就不会再甘心受摆布。这是一个体制不健全的社会里统治者所不愿意见到的。这就是时下我们的教育一方面在时代文明的推动下被迫实行人性化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在用高考与中考制约学生的人性的发展。因此我曾经以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巨大障碍,是不健全的体制。然而现实生活中什么事都不能等条件完全具备再去做
分享: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6/30 16:24:11  
全篇在很大篇幅在讨论师德条例修改,虽然我并不认为这个与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对此项修改我绝对是持支持态度。这是对提高整体教师素质提出了更完善更具体的要求。至于出现如老师这般反对的声音,就更加证明了把“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写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何其迫切!
1、本次修改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改,新增“保护学生安全”。在中小学就读的是都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被社会、法律所保护。学生到学校读书,其人身安全理当受到保护,具体到责任人,就是为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老师必须对其未成年的学生负有保护责任,这是他的职业本身所赋予的职业使命。
2、警察的责任是惩奸除恶,军人的责任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任何职业都是有其职业天职之所在。警察、军人、医生作为人的个体,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我们还是无法想象,警察以其个人生命为由放弃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军人以其个人生命为由无视国家安全,人民利益,医生以其个人生命为由对传染病人见死不救。同理范跑跑作为人的个体,逃跑可以理解,作为人民教师,其举动、其言论不可原谅。
3、克拉玛依火灾中教师是让人无比尊敬的,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对于“新条例”的反对,部分人是因为无法接受用法律条款约束本应由道德约束的行为。可是正是由于范跑跑现象的出现让立法部门认识到“学生安全”仅靠道德约束是无法保证的。当道德约束无法保证的时候只有在法律上加以规定。
4、范跑跑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跑?因为“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确保教学设施的安全性,没有制定并贯彻避险机制。没有将区域性可能发生的灾害(水灾、火灾、风灾、地震灾害等)告知学生,并普及紧急避险知识。”为什么没有?因为学生的安全没有同老师、同学校、同教育部门挂钩!只有把学生安全与具体的责任人联系上,学生安全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5、此项条例的修订,毕竟只是针对“教师”这一职业修订的。并不是在“人”的定义上修订的。作为“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大可以选择要不要接受这项职业的道德规范约束。
作者回复:回复请看评论。这不是什么职业选择问题,你这这个问题太幼稚。没有多少教师会象范一样坦白。在道德的最高境界上,范不是最优秀的。可是在底线道德上,许多人不会象那样坦白。难道你要让悲剧重演,让孩子们用生命去证实哪些教师不 应该选择教师职业吗?不要存有超人性的幻想。一切对超人性的寄托都是不理性的。把学生的安全与教师的道德挂勾是须要前提的。没有一个人性化的前提,这种道德规范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7/1 9:23:33  
同意您的一句话“ 允许平庸的存在,恰恰映称了高尚的价值。”问好
作者回复:回复请看评论!感谢你的每一个字。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7/1 11:45:07  
To龙儿,关于文中的“须要”我在编辑的时候曾做过更正。但由于编辑时间过长,发稿的时候成了退出状态,再次登陆时更正过的文章无法保存。我的失职,我道歉。
作者回复:你不用道歉。那本是作者原用意。并非笔误。如果有不当之处,也应该由作者承担责任。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6/30 23:03:53  
答“向日葵的光”:素质教育即人性化的教育,中国的素质教育偏重于学生本能的须要,忽视学生理性的须要与教师的同等人性化须要。就阁下所言,你当属于城市里较优秀的群体。你作为学生的感受只是你所经历的学校。至于师德条例问题,这是教育管理阶层对于中国教育影响较深的思想意识中的人性化问题,这个问题要是与素质教育没有关系,那还有什么与素质教育有关系呢?此文给贯全篇上至教育行政管理阶层的思想意识下至教学实践中至社会观念。都是关系教育人性化观念问题。至于你所慷慨的第一段,恰恰说明你的对规章的认识缺乏理性。关于安全的问题,不仅是要落实到人,还要落实到具体步骤。可你看看咱们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多大实用性?落实到那些人了?应该做些什么?都没有明确。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基础。你把警察、军人、医生 这些特种职业与教师职业相比,说明你对社会结构缺乏清醒的认识这些行业尤其是警察与军人与教师行业根本没有可比性。军人、警察为履行职责,要定期进行专门训练,而教师则没有?连公费医疗都徒有虚名。只有你上了手术台,你才会享用一部分公费,余者都是自费。花自己的钱看病还要限制你这种药不许用,那种药不许用。想用有用的药只好在公费以外再自掏腰包,这些你都知道吗?你尽看到一些表面现象,这个无愧,那个值得崇敬。此文不是谈壮举的,是谈人性化的,是谈绝大多数的平常人的行为规范的作用。交流这么多了,你还是分清这些文章的真正内含。至于你说的别人看不懂,那并不是所有人都看不懂。那些文章在有些网站点击率达20几万,其中看得懂的居绝大多数。人性的潜力当挖,人性的道德须要升华,可是把仅把学生的安全与具体的人挂勾,而没有这些文章所倡导的健全的机制,是无法保障的学生安全的。范美中跑了,象范一样跑的教师还有很多,经历这次地震的恐惧后,在自然灾害面前,什么样的规定都阻挡不住再有教师跑,甚至如果不解决建筑责任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跑的可能还会是多数。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警察与军人救人牺牲了,会追认烈士。民政部门会定期有抚恤。可是教师没有!不要用什么道德来告诉你教师应该做什么。一下正常的社会无论什么行业,其规范都必须从人性出发。超越人性的道德规范是没有具体使用价值的。到什么时候都会有英雄壮举,可是靠壮举是无法维持社会运作的。好了,建议小朋友对事物多做些深层次的思考。也感谢小朋友在拙作后留下这么些观点。
作者回复:道德也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不能仅从道德的“价值”来思考问题!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7/1 10:21:42  
回复“向日葵的光”: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世界上平庸的人还是多数的。英雄的将军是要靠平庸的士兵来实现他们的价值的。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多少名将流芳千古,可是有谁知道那些使他流芳的士兵都哪些人!也许我是平庸,可是至少我不甘平庸。许多人问我,我都没有回答他们,在此我也幼稚一把,虚伪一次,我真的很不能接受范的行为,如果我在上课,我会组织学生全部撤离的。而事实上,我也多年前就向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并组织每一期学生演练过。可是我左右不了学校。我知道这种演练,在现实危急中的作用是受班级所处的位置限制的。没有整体的配合,其作用很难发挥。这也是我此番积极倡导健全避险机制的原因之一。对于范问题的观点,是对范现象的思考。是对人性的探究。也许探究不够深刻,甚至不够正确,可是这是对文明的一种追求!让你见笑了,如此信誓旦旦,没有做就要求人相信,挺虚伪的。不过小朋友,能否做到那种境界并不是看嘴上说的如何!问好,欣赏你积极的生命意识,因为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希望。希望小朋友愈挫愈奋,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评论人龙儿 发布于 2008/7/1 10:45:01  
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从词性、词义上区别: 需要:『1』动词 应该有或必须有的。例: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 『2』名词 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例:从群众的需要出发。 须要:助动词 一定要有。例:教育儿童须要耐心。 从用法上区别: 强调重点不同,“需要”强调对可见可感物件的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有这要求与被要求,使用与被使用关系。“须要”强调事理上的必要,一般不用在对具体物件的要求上。 看到作品中的常用到“须要”这个词,但又总感觉不对,所以在这里和朋友们一起讨论下。
作者回复:欢迎朋友讨论不同观点。只是你所说的词系作者用意的表达。你可以不同意那种观点。欢迎朋友经常赐教。问好。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7/1 9:09:20  
对于您的回复我只能说很失望。也许是我们的价值观不同。想想SARS时候的那些医生,想想在灾区救援的那些小战士。这样的条例修改是对在困难时候不计个人安危者的伟大人性的尊重,是对计较个人得失者的警钟。
作者回复:不能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尊重的成份有,可是那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你总是把社会的高尚现象与现实中的平常现象对立起来,没有哪一篇文章能够包罗万象,阐述人类所有问题。允许平庸的存在,恰恰映称了高尚的价值。而并不是象阁下文字中透露出的对高尚的不尊重!你的观点与你的认识也非常正常,这个社会要是都一个声音,一种认识那才不正常呢!那才是最危险的!不知阁下能否领会!感谢回复。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