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鲁迅与许广平的纯真爱情

鲁迅与许广平的纯真爱情
  作者:仲伟玉 发表:2008/7/4 13:00:14 等级:4 状态: 阅读:2174
  编辑按: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一段广为人知佳话。介绍得很详尽,学习了。
  在感情的天地中,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的纯真爱情,历来被人们所传诵。在未介绍他俩纯真的爱情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许广平(1898-1968),鲁迅夫人,笔名景宋。1898年1月12日生生。广东番禹人,祖籍福建。现代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1917年考入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五四时期,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是当时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狮》周刊编者之一。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中同鲁迅结识。
  1926年随鲁迅南下,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鲁迅到上海后,与许广平结为终身伴侣。此后10年中,许广平伴随着鲁迅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过着半地下状态的生活。为了使鲁迅能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她不但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购买书籍,抄写稿件,查找有关资料,校对译著等。由于得到许广平这样的助手,鲁迅后期10年的创作成果,竟超过了以前的20年。鲁迅时常对许广平说,我要好好地替中国做点事,才对得起你。在连年的白色恐怖和兵灾战祸中,许广平都坚实地与鲁迅在一起,共同度过那艰难的岁月。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1937年4月,她将鲁迅1934至1936年的杂文13篇编成《夜记》出版。1938年4月,她编成了《集外集拾遗》。同年8月,由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20人组成的“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资助下,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抗战期间抗战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遭到日本宪兵逮捕。抗战胜利后,曾任《民主》周刊编辑,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
分享:
责任编辑:向日葵的光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向日葵的光 发布于 2008/7/4 13:11:41  
建议以后此类介绍性的文字发网站论坛,供大家讨论学习,期待读到作者更多原创的佳作。祝好!
评论人一那 发布于 2008/7/6 20:14:04  
怜其朱安,花栖清水勿随流。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7/8 10:55:30  
同意编辑的观点! 不过从作者的文字中看得出,作者对文学史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 加油了,期待多出好的文章!~
评论人仲伟玉 发布于 2008/7/25 22:37:42  

作者回复: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