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鲁迅、生命体验及其它
![]() (一)因为鲁迅有了一次网恋,因网恋误入诗门 我是鲁迅文学的忠实崇拜者。除其思想尖锐,言辞犀利,更因其文中经典的句子,比如,“我单知道冬天有狼”、“很好的月光,我不见它已是三十多年”、“何以赵家的狗多看了我两眼,它看得有理”、“有谁从小康落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看到世人的真面目”、“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还有被我篡改的一句:“走别人的路,让鞋哭去吧”, 因为喜欢鲁迅曾经有过一段网恋。爱上一个不知是圆是扁的成都男人。此人喜欢足球,讲话一本正经,动不动就喜欢把鲁迅的话搬出来。我为此写下平生第一首情诗《曾经》。我的诗人之路,就在这次网恋中悄悄萌生。我以前从来没写过诗,因为一个喜欢背颂鲁迅名言的人而打开诗门,也算趣事。这段网恋只有一个月之久就宣布结束。因为是单恋,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奋笔疾书,开始了漫长的诗人之路。此后一发不可收。每天写诗一首存于电脑培训中心用软盘拷备至网吧发至网易。诗人的灵感,一周一次一发七首,曾被燕窝,摩丝封ID.那时候写的诗很烂,很单纯,而且几乎全部押韵。走了一年半弯路在中诗被吴铭越批得体无完肤。气煞,拜师于石破天。我另有三个师妹:伊果(湖州人),兰色马蹄莲(无锡人),惆怅清狂(台北人)。久未联系,想必他们还在诗途上慢慢修行。 (二)去鲁迅故里,遭遇一次爱情 因为喜欢鲁迅,2003年趁上海诗歌报金秋诗会去了一次绍兴。我是双鱼座女子,有浪漫情节、怀旧情节和寻根情节。这些宿命里自带的情节,让我又因为鲁迅,遭遇一次爱情。陪我前去的诗人名叫Afeiwood,他家就住绍兴。我们从鲁迅故里坐乌篷船到沈园,到周恩来故里,到秋瑾故里,再到咸丰酒店,一路上小桥流水,桂花芬芳。在百草园听秋蝉最后一声嘶鸣,在短短的泥墙根一角,肥大的黄蜂并没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也没有从草根直窜到云天里去。但是,我看到了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葚,在后来诗歌报的临屏诗赛中,我和AF的相爱,完全是因为诗与诗。我们自发地在各自的诗后跟贴赋诗。我没想到会和这样一个江南小男人来一场隔音人不见的爱情。相恋四年,只见过几次。但是他写给我的那些不朽的诗篇,时光不会磨灭。因着鲁迅,我居然有过两次爱情。键盘敲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是巧合还是宿命? (三)鲁院像一只鸽子笼 我理想中鲁迅文学院是圣洁的,高不可攀的。但是李小洛宋晓杰等朋友攀进去之后,我就有了对那座文学殿堂的遥想。好几次有朋友约我过去,都因事未成能成行。这次是因为一个诗歌研讨会。从西二环到东四环,路途略远。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在咨询诗人李小洛,沧桑,之后,转四趟公交车来到鲁迅文学院。白色的大理石门廊,黑色的大字。鲁迅文学院窄小,偏狭。正应了那句话:通往天堂的梯子太窄,不是每个人都能挤上去的。看到现实中的院落与想象之远,我不禁有些失望。 (四)做人不可太势利 前天下午接到曾德旷短信:花语先生,兹定于明天下午两点(即12月16日下午两点)在鲁迅文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曾德旷诗歌创作讨论会,深望您准时参加。曾德旷即日。 想想,我参加过多少庸人的诗歌颁奖会,又参加过多少伟人的庸诗讨论会。而流浪诗人曾德旷的讨论会会开成什么样,我很好奇。同时,站在记录诗歌现场的高度,我觉得我应该去。做人不可太势利。 (五)有人攻击:你都与什么人混在一起 曾德旷我是见过的。就在十月某日,陈傻子同学不远千里绕道济南来北京游玩时,曾在香山和管党生,心地荒凉,鲜娅,天堂上人等一行爬过香山,听过朗诵,吃了一顿饭。那场名叫中国先锋诗人朗诵会的朗诵,也因为准备不够充分而流于一次午餐。那天老管很高兴,傻子很高兴,郁郁寡欢的是曾德旷。我们一行人在香山上拍了不少相片。可惜我的相机内存太小,否则我会录下不少精彩的对话。 事后。我把相片贴在了博客上。有人在某个动乱之机,在我的博客上对我进行了攻击。他以新浪网友之芳名登陆留言,他说,你和管党生等人混在一起,你现在成了什么人? (六)自我反省 事后的事后,我好好地反省了一下。我想,我只是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记录者在坚定地执行着记录的任务。对我来说,每一场和诗人的对话及相遇,都是我未来小说中的一个场景。我以前的生活是工厂,工人,纺织厂机器的轰鸣声。这段经历,倒是和广东诗人郑小琼有相似的地方。只是我没下过流水线,没做过纺织女工。我需要大量现实的生活。来弥补经历的欠缺。我反对闭门造车的胡编乱造。诗歌也好,小说也罢。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必然是经历过巨大的痛苦并在不断的痛苦的磨砺下,慢慢成长的。而经验,刺激,悲愤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弥足珍贵。我鼓励尝试风格多样的生活。鼓励挑战自我,孤独的远行。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地封闭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地看清< ![]()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7/10 15:27:10
文字是凌乱的,思维是特立独行的,阅历是丰富的。作者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行走在鲁迅与文学、诗歌与诗人、反思与驳斥边缘的女子真实而平静的思想。看到了浮躁背景下诗人心酸的心路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