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小说频道>小说故事>三块银元

三块银元
  作者:积累 发表:2008/7/27 10:58:20 等级:4 状态: 阅读:2193
  编辑按:如果时间不可以让我们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那么就让我们用一生的岁月去铭记曾经拥有的感动。
  
  姥姥在临终前,把哭成泪人儿的母亲和舅舅唤到身边,用颤抖的手从枕下摸出两个绸包分别塞到二人手里,每个包里包着三块光闪闪的银元,然后用充满眷恋和慈爱的目光深情地看着他们,不久便溘然而逝了。那一年,母亲十七岁,舅舅十五岁,由于姥爷英年早逝,此后母亲和舅舅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可是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二人都把姥姥留下的银元珍藏在身边,像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着。
  母亲嫁给父亲时,这三块银元就成了她唯一的嫁妆。我第一次见到这三块银元是在四岁那年。母亲小心地打开绸包,用拇指和食指将银元拈住,放到唇边用力吹一下然后迅速放到我的耳边,于是我听到了一缕奇妙的声音:悦耳如琴弦的余韵,细弱如蚊蝇振翼,短促如电光石火。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后来我经常从抽屉中取出银元玩耍,母亲发现后就小心地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总是面色凝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后来我渐渐懂得母亲当时的心情,他在思念姥姥,思念她那最后的充满眷恋和慈爱的目光,还有她那清瘦的面容。我明白了这三块银元在母亲心中的位置,那是一份永恒的思念和永远屹立在母亲心中的精神支柱啊!
  我读五年级那年,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能再下地劳动了。家中所有的重担压在父亲一个人肩头,每天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地维持着全家的生计。生活不可避免地日益清苦,有时不得不借钱交纳我和弟弟的学费。每次我开口向家里要学费时,心里总有丝丝酸楚,看着日渐衰老的父亲,我第一次刻骨铭心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我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兴奋之余,我把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只是把被录取的消息告诉了父母,我知道二百元的学费对于我们这个债台高筑的家意味着什么,我要自己解决学费的问题,因为,我已经长大了。
  一天晚上,我躲躲闪闪地敲响了同村“元宝刘”的家门,他是我们村的首富,专门放高利贷。“谁呀?”屋里传出一声闷喝,听声音我知道他又喝醉了,只好硬着头皮回答:“是我。”门开了,“元宝刘”黑塔一样矗立在面前,一股难闻的酒气扑面而来,“拿来没有?”我点点头。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把我让进屋里,我从口袋里摸出母亲的红绸包递给他,他一把抓过去,抖开绸布扔到地上,三枚光灿灿的银元叮叮当当地落在他的手上,依次验完后他转过头看着我:“你想贷多少?”我走过去把绸布捡起来,直视着他血红的、贪婪的眼睛,“我打算用银元抵押借你200块钱,两个月内我再把银元赎回去。”他一拍大腿,“好!不过,你要搞清楚,这可不是借钱,是贷款,照老规矩,每天利息一元,两个月六十元。”
  蹑手蹑脚地回到家,父母都已经睡熟了,我把那块绸布和“元宝刘”写的契约藏好,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夜色,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去中学报到,交完二百块钱的学费后,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我告诉父母,我要自己想办法挣学费。开学前还有两个月的暑假,我和堂兄每天去村后的山上挖一种叫“地石榴”的药草,这种药草学名叫“地菍”,全草都可以入药,所以镇医院常年设点收购,我们把挖到的“地石榴”晾干后以每斤五角的价格卖给医院,不到半月就攒了一百多元钱,堂兄知道我的难处,他分文未取全交给了我。可是,山上的药草毕竟有限,我们转而又四处捡拾废品、跟着建筑队打短工、蹬着自行车卖冰棍,凡是能挣钱的活都干,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我害怕的是,父母突然发现银元不翼而飞时痛苦惊慌的神情,这对他们将是多大的打击啊!
  四十天后,我攒够了三百块钱,拿上契约来到“元宝刘”家里。他客气地微笑着把我让进屋,爽快地收下二百八十块钱,把契约点燃扔进烟灰缸里,然后转身从里屋取出三块银元,故意把它们碰得叮当直响,“好了,孩子,完璧归赵,咱们两清。”接过银元的一瞬间,我心中一酸泪水涌上眼眶。我不愿让他看见我的流泪,匆忙把银元塞进口袋离开了他家。身后,传来他得意的笑声……
  回到家,我偷偷把银元包在红绸布里放回老地方,悬了四十多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后,我再也没有动过那些银元。
  那年夏天,母亲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住进了镇医院,除了陪伴母亲,父亲还利用一切时间回家照顾地里的庄稼,多年的操劳,令他过早地老迈了,两鬓泛白,满面愁苦。那次我鼓起勇气对母亲说:“我不想上学了,我要回家帮父亲干活挣钱,给您治病。”母亲转过头去,我看到两行清泪顺着他憔悴的面颊滑落,那一刻,我的心也碎了。父亲悄悄走进病房,告诉我照顾好母亲,他回家凑药费。就在他推门而出的一霎那,一缕阳光投在他的身上,那些白发象雪一样刺痛着我的双眼,曾经高大的身影已经不再挺拔,那佝偻的肩背看上去就像一座即将倾颓的山峰。
  父亲直到傍晚也没回来,母亲自言自语地说:“大概又去借钱了吧。”突然,一辆救护车刺耳的声音打破了病房的静谧,我站在窗户向外一看,禁不住惊呆了:医护人员从车上抬下来的竟然是父亲:那黝黑的面庞,瘦长的身躯,那件灰色的旧衬衣,不会错的!
  我<
分享:
责任编辑:南平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08/7/27 10:59:16  
问好,希望在“守望”收获一份心灵的快乐!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