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文化快餐”少吃点好

“文化快餐”少吃点好
  作者:金月 发表:2008/7/27 21:20:18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4208
  编辑按:时间就是金钱,连文化也沾上了铜臭的味道,是该洗礼下这变味了的文化,少吃点这毫无营养价值可言的“文化快餐”。
  
  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麦当劳、肯德基这类的高价快餐,也会见到经济实惠的低价小餐。不知从何时起,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圈内,人们便“亲切地”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
  听听电视上专家讲讲《红楼梦》、《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大小书店都有;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要熟读其中的“名句”……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有的供不应求,有的畅销不衰。
  “文化快餐”之所以受相当一部分人欢迎。主要特点就在“快”:一本砖头厚的大部头在短短的数小时就能掌握其“精华”;一首艰涩难懂的诗词,仅靠一两段名句就可取而代之;一段纷纭芜杂的历史,浓缩在音画兼备的影视剧中,寓史于谐,提要钩玄,清晰可见……客观地说,当今社会谁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我看大可不必。
  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所谓的专家讲几堂课“一目了然”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的一两句就能把握其中的“灵秀”吗?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不妨略举两举: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词作者是岳飞时,喜不自禁,当即娇滴滴放出“豪言”说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人大跌眼镜;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演绎的不是徐志摩诗歌创作生涯,却是他的浪漫情史,那些念不出一首徐志摩诗的青少年,通过《人间四月天》首先知晓的是徐志摩的风流韵事,不知徐志摩倘若泉下有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也不知道,津津有味欣赏《人间四月天》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究竟是幸运还是悲哀?
  总之一句话,“文化快餐”吃得太多,吃得太快,不仅要胀肚子不“消化”,还极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啊。
分享:
责任编辑:行之书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糊涂虫 发布于 2008/7/27 21:38:18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怎能用“快餐”一食而之,好的东西是需要慢慢品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