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评论频道>文学评论>铜镜?魔镜?

铜镜?魔镜?
—— ——读深圳诗人李双鱼的《铜镜》
  作者:子在川上曰 发表:2018/9/23 15:09:40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850
  编辑按:诗人都是自带魔力的。感谢呈现分享!
     和李双鱼见面不多,印象深的有两次,一个是烤鱼北上宋庄,有十多个诗人相约来福永为他践行。一次是应易寒之约,为学生们搞一个文学讲座。搞完后,易寒请我吃饭,并叫来了双鱼作陪。手中的这本诗集《豆蔻》就是他那天送给我的。
       李双鱼的诗冷峭、冷峻,对用词极为讲究,能够用两个字表达出来的绝不用三个字。所以,他的诗短小,精悍,不够华丽,也无韵,但是,信息量特大。能够把生活、历史,以及自己的思悟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诗中一一呈现出来。比如这首《铜镜》

           “揽镜自照,一支葵花的影子
           难掩额上的铜绿
           红烛再怎么垂泪
           到了这个时候。木质梳妆台
           已经完全毁于一场战火
           拆散是残忍的。工匠们
           按照设计好的图纸制造
           事先并没有准备,喝下毒酒
           最后的阴谋
           此时暴露在我眼前
           却平静得可以,生卒年代不详”

     这首诗一开始,他就直奔主题,写道:他从这面布满铜锈的铜镜里看到了一场战争,一个哀婉缠绵的故事。他不想看到这个支离破碎的残忍的结局。于是,他想象着,通过工匠们按照图纸,按照故事的情节来复原这个铜镜,还原这个故事。于是,毒酒,阴谋就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但是,面对着这些丑陋、丑恶的东西,我们却没有想象中的惊诧,愤怒,或者抗争。就如面对着早已麻木了的历史,我们的神色平静得让人害怕。在最后,他写到:生卒年代不详。其实,生卒年代不详的又何止是那个铜镜?何止是铜镜中的那个故事,那段历史?多年后的我们,一样生卒年代不详。
     在这首小诗里,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把传说,神话与现实生活完美地穿插、融合在一起。竭力地想通过这面铜镜,来映现历史,映照现实,映照生活。无疑,他是成功的。并且他在最后,还映照出了我们自己。谢谢他的诗歌,这面魔幻的铜镜。
分享:
责任编辑:香奈儿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