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行走笔记>灾区文化服务“多面手”李全安

灾区文化服务“多面手”李全安
  作者:金月 发表:2008/7/30 23:48:31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063
  编辑按:相信爱,才是改变这个世界唯一的力量和信念。
  
  在四川灾区,你会看到这么一个忙碌的身影。
  他一会儿拿起电工工具安装文化装备,一会儿又扛起摄像机进行摄影摄像,一会儿张贴抗震救灾标语口号、横幅,一会儿又播放电视电影。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既会安装、调试有线电视,又懂得野战文化车的图像采编、节目制作、电影播放、指挥调度等“十八般武艺”的文化服务“多面手”,他就是某院唯一一个至今仍然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文化干事——李全安。
  主动请缨,连夜赶赴灾区
  5月18日,二炮文化工作站给工程学院发来紧急电话通知,预抽调该院一名文化干事赴灾区参加文化服务保障。此时,家在陕西汉中的该院文化干事李全安同志,老家房屋受损严重,本已请好假打算回家看望家人的他,主动向领导请缨——赴灾区参加文化服务保障,随后,他迅速对野战文化宣传车进行检修、加油。按照学院领导批示携带方便面、矿泉水、火脚肠、灌头等灾区急需食品一整车,当晚赶赴灾区。一路上风雨兼程,他连续25个小时没有喝上一口热水,吃上一口热饭,更没有睡上一个好觉。
  “让灾区人民当晚看上新闻联播。”
  “让灾区人民当晚看上新闻联播”,20日凌晨李全安随队到达北川中学后,看到当地宣传文化信息闭塞,大家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更读不到报纸。身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为了及时传达党中央政策,缓解灾区人民与抗震一线官兵们的思想和心理压力,让大家及时了解权威信息。他顾不上一路劳累,立即就开始调试卫星天线,架设野战文化车。其间,余震不断。一次,李安全正在车顶架设音箱时发生一次强余震,他马上从车顶爬下来。但余震一过,惊魂未定的他又翻身重新爬上了车顶……
  当晚,新闻联播如期播放,一名妇女看完电视后说:“好长时间没看电视了,解放军不仅在前线救灾,还关心我们的文化生活,想得太周到了。”随后几天里,他坚持白天不间断为灾区人民和官兵播报广播新闻,晚上为大家滚动播映央视新闻联播及四川电视台新闻节目。
  5月29日下午18时,笔者拨通李全安同志的电话,想深入采访他。李全安急忙说:“不好意思,我们正要赶往下一站——安县安昌镇,去晚了灾区群众就看不着新闻联播了。”
  为民服务无小事,灾区处处留足迹
  李全安同志到灾区后,他转战北川、绵竹、德阳、什邡、绵阳、安县等6市县,处处都留有他忙碌的足迹。他协助文化工作站的同志,为官兵下发收音机,调试卫星电视,张贴抗震救灾标语口号、横幅,为救灾一线官兵和灾区群众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播放防病防疫科普片,放映电影,保障大型会议、二炮文工团慰问演出等活动,观众达到10万余人。同时,他积极给兄弟单位调试卫星电视,安装电视设备。就连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拍摄电视电影《文化战车》中也有他参演的身影。一名老汉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感慨地说:“百余场电影驱散地震阴霾,9万余灾民重现久违笑容。”
  
  
分享:
责任编辑:南平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南平 发布于 2008/7/30 23:50:03  
呵呵,做不了英雄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点小善事,谈不上可歌可泣,却也可以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些体贴和温馨。问好!
作者回复:谢谢支持,感谢编辑,问好!
评论人作者 发布于 2008/7/31 19:24:00  
当灾难扑向我们的时候,我们无法逃避.当灾难离开的时候我们就要腾出自己的心去拯救那些需要关爱的人,这个世界多一点爱将会更加美好.
评论人糊涂虫 发布于 2008/7/31 19:30:06  
灾害人民感谢你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7/31 13:20:11  
这篇文字,读来让人感动。汶川的灾情,造就了无数英雄,他们的言行举止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暖,更多的是信心。不过,觉得是篇新闻稿。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