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杂谈
![]() 中国戏剧分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多种,又叫地方戏。我国的地方戏多如牛毛,我最熟悉的当属秦腔。故乡人说,秦腔是吼出来的。吼出了西北人的豪壮,我对此莫衷一是。 小时候听戏只是觉得热闹,那七上八下的锣鼓家伙,敲起来抑扬顿挫;那二胡、京胡,拉起来悠扬凄婉,十分动人。而那唱戏的人,忽而慷慨激昂,忽而如泣如诉,虽听得不大懂,却也颇觉十分有趣。 真正懂戏,并喜欢上看戏,却是上初中以后的事了。那时候,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幻灯。于是,夜戏里,可以在墙上打出字幕。看得人能从字幕上看明白,唱戏的人,究竟唱了怎样一出戏。这个时候才从字里行间及唱戏人的精湛表演里,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才觉得每一种地方戏,自有它独特的神韵。 于是以后看戏、听戏,不再单单是喜欢故乡的秦腔了。而是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每一种戏剧都去看、去听,并比较它们唱腔的不同美妙之处,唱念坐打的异同优劣。越剧《红楼梦》、京剧《红灯记》、豫剧《卷席筒》、黄梅戏《天仙配》、秦腔《铡美案》、《谢瑶环》、《五家坡》……甚至川剧《变脸》,每一处戏都看得十分认真,听得十分仔细。确实感受到每一种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风韵,它们各有千秋,独具风格,不能替代。 秦腔是我故乡的主打戏,其实来源于陕西。自从在历史名城西安读书后,从西安人原汁原味的秦腔声里,真正品味出了秦腔的滋味和魅力。陕西又叫三秦,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以来,秦腔便成了当时的国粹。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它的地方特色太浓,又因为只有用陕西土生土长的原汁原味的家乡话吼出来,才别具风味,而让全国的人民都听懂却实属不易!故随着历史的兴衰,它退出了国剧的历史舞台,只能在地方上独树一帜了。 京剧因京腔接近于普通话,好懂易学,又鉴于是我国首都盛产的地方戏,故而变成如今的国粹,上升为国戏了。我辈后生喜欢戏剧者,不知是多是少?但只是想提醒他们,每一种地方戏,都是祖国人民文化的奇葩,都该后继有人,将它发扬光大!我们更是都该抱着欣赏的态度,认真理解其中的韵味。让戏剧大观园里,百花齐放;让祖国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源源流长。这应该是后辈喜好戏剧艺术的同胞们,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2007年8月 ![]()
评论人行之书 发布于 2008/8/24 10:42:10
奥运会即将闭幕,曾在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戏剧经典《春江花月夜》引来国内外观众的艳羡,但愿闭幕式也能将戏剧穿入其中,使戏剧这一传统艺术借用奥运这个舞台得以弘扬。
![]()
评论人幽蓝之水 发布于 2008/8/24 12:53:20
支持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