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不敢贪天之功——褦襶子声明

不敢贪天之功——褦襶子声明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08/2/19 15:04:21 等级:5 状态: 阅读:2292
  编辑按:赤诚坦然,另人钦佩!
  最近我在网上发现一篇《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杰出教育思想实践初探》的文章,属名是我的网上笔名。起初我以为是同名,出于好奇打开看看。一看方知是一篇加了编者按语的本人旧作。因为文首留下了这样的按语:“《中国教育学研究》编者引言:吉林省吉林市资深教育工作者黎松曦,笔名“褦襶子”,他在学校教育工作第一线,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一方面深入搞好教学实践,一方面有目的地饱览群书,一方面密切结合教育实际,笔耕不赘,著述影响业内日隆。他以高瞻远瞩的眼界和思维,为教育、为学子,对有关未来,基于现实产生了愈来愈浓厚的忧患意识。本文细分“两节”,纵横捭阖,知识含量甚高,分析透彻,是篇充满时代色彩,异乎寻常富有思想性的难得佳作,很有研读价值。”读罢此按语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于是想找出引言出处。
  上网一搜索吓了一大跳,不算个人博客与校级网站转载,中国广播网、中青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网、东北新闻网、亚洲教育网、环球在线等全国有36个大中型网站均转发了此文。而且象“中国广播网”等还配发了本人传在网上的照片。并且把本人纳入中国广播网中广教育频道“名师风采”栏。尽管这只是在网上,可是对于一个从事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师来讲,仍是一个让人惊喜的荣誉。因深恐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于是阅读了部分网站的文章,发现所有看到的转发文章都是在本人此前所发的一篇《马宇歌的成长经历令平民教育高山仰止》的杂文基础上加编者按语转载的。但是有几点,部分网络在转载《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杰出教育思想实践初探》一文时,对文中观点的诠释与本人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澄清。否则会误导读者,甚至为一些教育行业中的现象提供口实。尽管我知道这种澄清难免受瓜李之嫌,会招来讽刺挖苦甚至谴责谩骂,可是出于一个拿了二十多年粉笔头的老园丁的良知,我必须这么做。
  第一,部分转载文章突出强调了,要让富人子弟(在精神上)先富起来。这一点即与本人原作的教育理念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虽然细细品味转载文章对本人原作的诠释与本人的教育理念基本相同,差异只是文字表述上的问题。可是这也容易误导读者,甚至可能给那些想在教育上投机的人提供口实。本人原作旨在阐述北京马式教育理念的特点,意在明确其教育理念的实际作用。为具备条件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家庭增强信念。但是本人决没有富裕子弟的教育优先于平民教育的观点。本人原作旨在阐述同时进行的教育的两种不同方式。这是鉴于当前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与国人短期内难以转变传的统观念而言的。而转载文章却将此诠释为“对于能够在形式上践行这种教育理念的少数国人来说,倒可以像邓小平倡导的那样,让他们‘先富起来’。只是这个‘富’,我指的是在精神上让他们‘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使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都得到提升。”虽然后续的解释,也说明了诠释方也没有优先发展富人教育的观点,但是这种“先”与“然后”的字眼,会令读者产生富人子弟教育优先于平民教育的误会,我想这也绝不是北京马弘毅先生的原意。虽然在客观上,富裕人家的子弟教育,的确优先于平民教育。可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应该在众生平等的理念下,追求公平教育的大教育观。这并不是掩耳盗铃,也不是无视教育现实中差异的自歁。而是一种追求。这种文章,一时不慎,几个不明确的字眼就会误导广大国人产生错误的观念。对教育行业中的不公平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错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在时下中国甚至基本公平的教育权利也是较难保障的。可是这不能改变我们追求教育权利公平的大方向。反之,就会继续恶化我们本来已经不健全的教育形势。这是本人写这篇声明文章的关键所在。
  第二,本人原作的宗旨是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虽然任何文字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上作者的阶级烙印。可是行文应该突出主题。抒发个人感情的话说多了会影响主题的突出。下面是编者诠释此文的一些话,姑且不谈其是否与本人观点相同,至少在这种文章里出现是不合适的。本人也不是一个没有民族道义的酸儒,只是这不是在写政论文章。象文中诸如“官衙腐败之风”、“必须按照衙门统一规定的死记硬背内容进行答题”、“超出了腐败官僚体系规定的那些腐朽的定量、定性背诵词语”、“比外敌侵华推行过的愚民教育还要奴化一百倍的蠢才教育”、“而不是仅受导致前苏联倒台的那些腐败意识影响至今不能自拔”之类的诠释语,有的是牵强附会,有的是不适合出现在这种文章里的。可能读者甚至编辑《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杰出教育思想实践初探》一文的编者,会认为本人缺乏民族道义。那就不妨用“褦襶子”为中心词搜索一下,看看本人的杂文。我虽一介布衣,可“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只是不赞同把影响主题的话写入,影响突出主题。
  第三,本人从教二十余载,留下些许浅薄的经验之谈。虽难登大雅之堂,却在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缘此,本人曾经常把个人的经验之谈传授给年轻的
分享:
责任编辑:1351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龙儿 发布于 2008/2/19 17:16:54  
强烈支持褦襶子!
作者回复:感谢朋友道义上的支持。现在辩论越来越激烈了,几乎国内所有大中型教育网站,甚至知名的综合网站都参与了。双方各执一词,把我的原作解释得比我还透彻。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2/20 9:07:29  
“在(精神上)先富起来”本人的原意是使这些孩子在拥有他们父辈的遗产前在精神上先富起来。不然他们无法守业的。结果那篇文章用了个“然后”一解释就把我的原意给曲解了。但是他在后面也用本人原文肯定了马氏教育思想在同步平民教育中的作用。这一点看,他还是较尊重本人原意的。出现那个“然后”只是理解上的分歧。
评论人目空一切 发布于 2008/2/19 19:25:43  
反对盗版,支持原创,鄙视一切剽窃的行径。
作者回复:写此文目的并非仅仅是反对剽窃,本人文章被剽窃的也不是头一回了。问题是那些人的解释有些背离我的观点。如果仅是个别网站也就罢了,如此兴师动众,这样一来会对那些原本就忽视平民教育的官员提供口实,甚至为那些想用教育发财的人提供了依据。这才是我最担忧的。
评论人漂泊自由的阿杰 发布于 2008/2/19 15:11:48  
支持先生!
作者回复:剽窃我固然反对,可是我所关心的是不要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的文章误导舆论,为那些想用教育发财的人提供口实。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2/19 20:52:20  
支持原创,鄙视剽窃!
作者回复:有人用不敢以全面目示人(戴个墨镜)的照片冒名顶替,今天又有人说已经与我辩论过了,还有我的答复。我坐在家中都不知道。那位马弘毅老先生也从北京通过红袖编辑给我来了信,要我说话慎重,并给我留下电话。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6/14 16:02:14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阅读量当然对文学能力与素养的提高有帮助,但要看阅读选择的书籍,以及阅读的角度。如果只是看些消遣类的书籍,又只是一味关注情节,我想,这样的阅读结果对自己的帮助应该不会很大的!
问好!
评论人凤栖桐 发布于 2008/6/16 10:21:56  
我现在想启发学生对阅读的认识,所以请各位捧场
评论人凤栖桐 发布于 2008/7/5 7:59:10  
评论人凤栖桐 发布于 2008/7/4 10:08:00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
评论人幽蓝之水 发布于 2008/7/7 20:58:21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文学能力与素养是与阅读量分不开的。但并不是说阅读量大了,文学素养与能力就一定高。就像是说人的素质高低一样,受过教育的人素质不一定就高,没文化的素质也不一定低,关键是要看悟性与品性的。冯小刚就曾在一次电影首映会公开说过,他并没有看过国内外多少多少的片子,只是把他看过的所有片子的精华都吸收了进来,别人看十部片子得到的,他看一部就悟透了。自然,像他这种属于绝顶聪明的,占少数。若无这种天赋,那就要看兴趣了。老师首先应该想法设法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愿意读书,然后才能读好书。涉猎广泛。她自己愿意学了,提高才会快。若是只为读而读,读上1000篇文也是无用的。文学能力与素养更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有兴趣的读书+用心的生活,一个人的文学能力与素养才能走至巅峰。这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老师也能给予我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