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中的爱
![]()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约有三百零五篇,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纯真无邪,而又对世界充满着爱满怀着激情的最好体现。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托物言志,至尽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相恋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目,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恋与相思是诗经中非常突出的方面,如《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少了后世诗作中的做作与浮艳,难怪乎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也有相恋不能相见的,但诗人的一往情深却难以动摇,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一首失恋的诗,到了爱情收获的季节,“伊人”却到了水的另一边,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与迷蒙苍凉的无边秋色相容,而全诗一唱三叹的抒情,更让人感到使人无比缠绵的情怀.和内心的悲伤,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的意向中进行描写,托以秋的凄凉,让人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的感受,与深深的共鸣!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至今人被人所向往的唯美的爱情,一起相守到老的承诺,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内心深深的爱与感动,一起慢慢变老....是历经千年永不变的爱的境界..... 诗经的这些爱情诗,反映了当时幸福有自由的上古民风,,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童年诗的精神风貌,而另一风格的婚嫁诗诗区别与爱情诗的,更多反映的那一时代的婚嫁习俗,婚姻观与家庭,让我们更深的了解那一时期的社会婚姻习俗以及其文化心理.那时期的女人没有社会地位,婚后男人成了全部,她们往往是附属品,恋爱时的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自偕老的变成了泡影,感情破裂受伤的往往是女子,于是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女子婚姻不幸的弃妇诗,最典型的当时<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她们被抛弃却却没有反抗的能力,她们诗那样的软弱无力,正式在她们的哭泣中,让我们更深层的了解到那个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残酷现实. 当恋爱时的誓言都化为泡影,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绝望,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我们在择偶应当更冷静的看清它,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呢?大概就是那个能与一起相守到老,永远会让你依靠的人吧,现代女生的爱情更多建立在物质与金钱上的,少了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浪漫,没有了在门前系黄丝带的温暖等候,没有了借肩膀依靠的温暖,这样的爱情能支撑多久呢?把自己当作一朵花总会有开败被丢弃的时候,因为有更美丽的鲜花,而把自己当作一颗树,不需要依靠在别人身上而永远的存在,像舒婷诗中写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而诗经中的女性,像攀援的凌霄花,没有了自力,所以,爱一个人就当他身边的一棵树吧.一起相守到地老天荒. <诗经>中男女的爱情所表达的情感诗高尚的,纯洁的,他在诗经中的出现标志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爱情已经有了十分严肃的态度,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感情世界,细腻的表现除了两情之间的相悦与相知,我们可以通过当事人的爱情经历来透视当时社会的历史本质,在当时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使爱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 从"习习古风,以阴以雨"到"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到 ![]()
评论人褦襶子 发布于 2008/3/3 16:22:16
毕竟《诗经》是较遥远的文字,鄙人愚见网络文章当考虑读者文化层次,力求通俗些。当然如果作者旨在孤芳自赏就另当别论了。很高雅的文字,只是有阳春白雪曲高各寡之虞。
评论人恋恋红尘 发布于 2008/6/30 17:22:57
渴望的符号
滑落于掌纹 象颗耀闪的珍珠 如破晓的阳光伸长着 万只金光的魔指 轻轻触及你灵魂 跳动的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