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散文频道>书边小语>积木随笔 | 琉璃姬:人类的习性分为天性,本性,人性

积木随笔 | 琉璃姬:人类的习性分为天性,本性,人性
  作者:琉璃姬 发表:2022/10/3 10:32:58 等级:4 状态: 阅读:338
  编辑按:小孩子们爱说什么是“好人、坏人”,升华为“天性、本性、人性”可以称之为“阳春白雪”了。短小精悍的文字,品鉴,问好。   

  人类的习性分为天性,本性,人性。
  
  1:天性是看不见的至高习性,先于本性与人性,天性是普遍的自然意义,绝对本真,接近唯心/识法则,接近于“道”。由此又衍生出天赋作用于人类社会,天性只可被认识,只能被理解,是客观规律,无法被禁锢,剥夺,置换,逆转。
  
  1.1:即使肌肉最发达身材最高大的人类,即使最尖端的人类科学,即使最强大的权威,也无法将火焰散发出的热这种感受变成冷,热就是热,温度就是温度,也无法将生命依赖呼吸而生存的机制更改为其他属性,这就是天性,人类认识到,感受到,也理解到,但人类只能认识到天性,参与天性,无法掌控天性。
  
  1.2:天性没有善恶与对错的道德概念,道德是天性衍生出来的自我维护。
  
  1.3:天性即真理的可知部分,任何违背天性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灾难,比如“指鹿为马”。灾难也是天性,天性有自我维护甚至自我修复的机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1.4:天性之上存在着不可知但可被理解的存有,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2:本性是固有之性,显化之性,大地之性,也可称为地性。由此作用于个人衍生出个性,作用于集体衍生出群体性,民族性。与其他固有之性,显化之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克制,相互增益,相互转换之可能/不可能。
  
  2.1:本性受到道德制约,受到天性制约。本性的作用为创造/毁灭。创造/毁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本性是文明的本质与程度。
  
  2.2:本性是坚固的,但不是恒定的,具有差异性,好比陆地上有高原/盆地/沼泽/戈壁/沙漠/湖泊/山岭/森林……各个民族/群体/个人形成的地理风貌/性情气质/人文情怀各不相同,被相互尊重/不尊重。本性也有自我维护机制,衍生出战争与和平,衍生出建造与毁灭。
  
  3:人性是微弱之性,无属性之性,不稳定之性。是动物之性,也是毫末之性或者合抱之性,既有阴森深沉,血腥可怖,也有壮美牺牲,光辉希望。
  
  3.1:人性受到天性与本性的制约/作用/影响。即不是本善的,也不是本恶的,是容器。在里面装满善,即乘善,装满恶,即乘恶。善恶之间可以被本性相互转化,可以被天性相互化解,没有自我维护与修复机制,需要依赖本性与天性善恶平衡。
  
  3.2:有的智者将人性定义为善,就纵容了人性的恶。有的智者将人性定义为恶,就纵容了人性的善。受到不同的本性作用,善可以转化为恶,恶也可以转化为善,但智者一定是具有了掌握道德平衡的人性,并受到本性的影响。因此衍生出不同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人性的善是上限,人性的恶是下限。
  
  3.3:究竟是上限重要还是下限重要?究竟上限之上有没有临界值?究竟下限之下有没有临界值?善恶有没有底限?善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转化?必须依靠天性才能设限,必须根据本性才能界定,不同的本性造成的上限与下限的临界值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恒定的,下限有多么低,上限就有多么高,没有下限也会产生没有上限,失去上/下限也会导致失去下/上限,这一切皆因天性使然,在潜移默化中平衡这一切。
  
  Ω:
  
  天性:只可被感受,被理解,恒定永有!人类无能为力,可以被艺术文化创作出理解中不同的形象与揭示。
  
  本性:人类唯一可以掌握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存续的必有习性与程度,人文艺术应揭示天性以修复本性,使之处于不至于失衡的毁灭中。本性中的个性与群体性都是有具体指向的,可以被辩证不可被统一,只可相互存续,相互平衡,相互包容,囊括于一种概念之中,因为个性是天性赋予个人的基本属性,是母本,而群体性是个性发展衍生出的求同存异,不同的群体之间习性是不同的,不同的个体之间习性也是不同的。
  
  人性:人性永远是意外的,永远是被忽略的容器,这个规律不会改变,有的艺术作品看似在揭示人性,实则在揭示本性,我认为人性是空的,本无属性。不同的杯子中乘的不是同一种存有,不同的存有有不同的品质,而杯子中所乘的存有会被转化,挥发,加乘,一切皆有可能。
  
  人性并不会被人性奴役,而是被杯子中那种存有所决定品质,杯子中乘的是本性。
  
  三性分立,于人类这个词语属性中辩证而不统一。
  
  我所思所说所著一切言论皆为假设,皆为对规律的观察概括,皆不是真理,皆不可轻信。皆为滇池之沙粒,世间之尘埃,你我发出无量心不可思议,真理在那里!
  
  ——诗人琉璃姬
  
分享:
责任编辑:然野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