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长邮箱
最新消息:

你的位置:首页>杂文频道>杂说天下>碰撞“西点”

碰撞“西点”
  作者:褦襶子 发表:2008/3/10 13:29:34 等级:4 状态: 正常发表 阅读:2040
  编辑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偏颇和教育创新总是交叉在一起。
  中央媒体报道了杭州”西点男孩练中心”的惩戒教育。“西点男孩”奖罚规则规定:孩子如果说脏话,要吃辣椒酱;咬手指甲,要吃黄连;说谎,挨鞭子,用七分力;学习成绩明显退步,挨鞭子,用八分力;发生安全问题,挨鞭子,用九分力。消息一经披露舆论大哗。那些以正义面孔跳出来的卫道者,搬出来《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甚至教育专家的名言来诋毁这种教育方式。从一个职业教育者角度来看,杭州西点男孩子练中心的教育不能说是完善的。可是那些指责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一个近似残酷且高额(2000元/月)的教育方式如此受到国内外家长与孩子们的青睐?如果《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那么完善,教育专家的名言那么科学,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形势日臻恶化?
  
  一个理性的民族,是敢于面对自身致命弱点的。可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上至政府与媒体下至庶人都已经习惯了听好话,听表扬。接受不了国人有致命缺点的事实。谁要是一说中国人有弱点,就要被扣上“汉奸”的帽子。笔者从事教育二十来年,见到太多的家长面对孩子优点,即使夸大也宁愿相信是真的;对待孩子的缺点,总是千万百计地寻找老师判断失误的证据。即使孩子的缺点最后被事实印证了,也要替孩子狡辩。笔者在不同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呼吁国人注意对孩子教育的这种南辕北辙的非理性教育。把孩子送到”西点男孩练中心”的家长,可能有多种心态。其中不乏对孩子教育无奈者。然而能出那种昂贵教育费用的家庭,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比较理性的。在众多记者对“西点男孩”教育问题趋之若鹜时,记者先生、女士们有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种教育方式会如此有市场?据笔者通过网络在教育界同仁内部的抽样调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初等教育有近百分三十的孩子因为贫穷与教育体制的弊端无法继续接受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他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这个社会的负担。加上升入高中未能完成高中学业,即不能升入大学,也不愿意再“屈尊”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全国有接近半数的孩子因为教育体制问题,毕业后在家过着寄生的生活。如今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难道不值得我们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思考一番吗?
  
  家长们作为当事人,可能受到本能的局限。难免犯舐犊情深的低级错误,可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记者群体与教育专家们应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理性些了。这些人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使其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引导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教育走向何方的问题。当我们步五百年前文艺复兴后尘,开始注重人性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五百多年“人文主义”的概念会不会有变化?我们从西方拿来的“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过来的“人文主义”,它与我们今天中国的文明程度是否吻合?能否解决我们国家充满铜臭的畸形教育体制导致的青少年问题?
  
  国外媒体报道,一些西方教育专家也在特别关注“绝对人性化教育”所产生的非人性化的教育结果。人是具有理性与动物本能的双重秉性的。仅凭理性化的教育是难以完全教化的。虽然有相当一大部分在文明环境里正常成长的人,可以凭理性教育来教化。但以当今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是所有的人都戒除了动物劣根性的。想让那些劣根未净的人具有理念与本能的和谐统一的人性,仅有人性化的教育是不够的。如果人性化的教育能解决所有问题,就不必有法律与监狱了。可是教育就是要让人们在受到法律惩戒之前,改掉与社会公德格格不入的劣根性。为了不让更多的人触犯法律侵犯公共利益,也为让更多的人不因触犯法律而葬送前程,一定程度上的看似非人性化的强制教育手段,却能达到最终人性化的目的。尤其是对青少年,绝对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在给了人们人性化的教育成果的同时也残酷地给了人们非人性的结果。那些未能名符其实受完义务教育,甚至未接受完义务教育就辍学的孩子们,就是这种非人性化教育的结果。“西点”火爆的现象正好击中了目前教育的一个软肋,那就是培养孩子意志力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欠缺。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得雪雨风霜,而孩子们未来生存的环境却有着残酷的竞争,要面对众多难以想象的坎坷;一些孩子“娇”、“骄”等不良习惯,无法在正规的教育体制下得到有效矫正,而“杭州西点”正好弥补和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向记者介绍,这所有争义的学校,开办三年来竟然没有投诉。读者问孩子们是否记恨老师对他们实行说脏话,要吃辣椒酱;咬手指甲,要吃黄连;说谎、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发生安全问题等要挨鞭子的惩罚时,孩子们都表示不记恨。一们记者叙述:“一个男孩受到了最严厉的体罚:‘鞭刑’。虽然经过处理的鞭子打在身上并不很疼,但在同龄人面前挨打,太难为情。当记者问其有什么想法时,这个孩子红着脸不出声。”显然记者在做文章,在暗示读者孩子是不愿意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有本能反感的。可笔者以二十来年从事后进生转化的经历告诉大家:反感是本能,但孩子一定会战胜本能做出理性的选择的<
分享:
责任编辑:拳拳
网友评论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用户名:密码:
本文共有 篇评论
评论人晚亭 发布于 2008/3/12 10:52:15  
美国西点军校的培训方式!我很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