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议修改之稿件“饺子”的个人写作脉络探微
![]() 我在昨天发在诗歌版的一篇习作“饺子”,编辑已作退稿修改的处理,个人也无异议。只就这篇短习作在写作时捋出的一点脉络,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各位多提意见,以作交流。 饺子 茫茫人海 急急如过江的鱼儿 你哪里分得清 那个人诱人的馅子 和呢喃的唇 有多少爱 都在想象中一再发生 最后 在饥锇中诞辰 在那个年轻的午后 我们曾经约定 吃一顿饺子 或者在那之后 我们会一次意味深长的吻 一场大雨 阻断了即定的行程 我们在电话里 都听到了遗憾的声音 以后的时间 象一条宽阔的水域 日见深远 只有那一顿饺子 始终铭记在心 文章状态:建议修改编辑:倩理评语:活鱼,饺子,唇,爱情,更象是生活元素,却不象一次短暂的爱情体验,联系起来比较勉强。 以上是原文和编辑审批意见。 首先,这首习作是打乱了时序,由对结局的感叹而起的首节。 过去时的一场萌芽之恋中相约去吃一顿饺子,结果不能如愿,那以后天各一方,越走越远,终于缘尽于此。 茫茫人海 急急如过江的鱼儿 你哪里分得清 那个人诱人的馅子 和呢喃的唇 人生种种,如过江之鲫,匆忙而拥挤。爱情也是如此。你还没有分辨出爱情的味道,便已经缘尽而终了。这里的鱼和饺子便是对当初恋爱的当事人的双重比喻。恋爱双方面对生活和社会时作出了各奔东西的选择,看似有缘,实是无缘,被现实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下了饺子,这饺子最后到底入了何人之口,是当事人来不及设定的。首节是在多年之后,当事人回想起这一段感情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 有多少爱 都在想象中一再发生 最后 在饥锇中诞辰 人是感情载体,无论多么理性的人,都止不住对爱的付与和渴求。于是,在可遇而不可求的法则中,人对感情有许多想象和设定,而最后,这些设定由于感情的渴望底线被现实突破时,所面对的对象,未必如当初的美好。或者完全面目全非。都只为饥饿的缘故啊。这一节便是场外独白的形式,实质上是第一节感叹的继续,同时也为第三节对那一段感情的回忆的留下伏笔。 在那个年轻的午后 我们曾经约定 吃一顿饺子 或者在那之后 我们会一次意味深长的吻 在某个午后去吃一顿饺子,这是恋人之间的一次平常的约定。但对于当事的双方,都明白彼此的感情,都对这一顿饺子之后的亲密情节有所渴望和猜测。这也就不是一般的感情了。而一次意味深长的吻,便是对爱情走向的一种俱像。却没有想到,后来的变化,令人令人痛惜的转折。 一场大雨 阻断了即定的行程 我们在电话里 都听到了遗憾的声音 在赴约的时候,却遇上一场大雨。其实大雨只是爱情转折的一种可能,现实中未必就一定是一场大雨。虽遇大雨,但双方的感情是存在的,未必一定用大雨赴约来证明一场感情的存在性。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寻常的事。今天落雨了,我们可以改日再约呗。但是当事人在当时也是十分惋惜的,因为彼此对在一起相处的细节已经十分重视。虽然彼此通了电话,声音都是很遗憾的。这种遗憾在日后的时间里便会越来越沉重。 以后的时间 象一条宽阔的水域 日见深远 只有那一顿饺子 始终铭记在心 没想到这一顿没吃的饺子,成了爱情的分水岭,现实无情,恋爱双方在之后的生活中由于各自的走向不同,终于越去越远,由时空距离的堆积,到心的分离,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也许那以后,彼此都有深情的守望,或者种种争取的举措,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这是多么令心痛和无奈的事情啊。虽然彼此最后都无法走到一起了,但对于最初的那一次没吃的饺子,始终记忆尤新。 再回过头来看题目“饺子”,日常生中总是说好吃不过饺子。最重要的是饺子是包有馅子的。我们因为没吃到那一顿饺子,所以对那一顿饺子充满渴望和想象,那一顿饺子也就是最好吃的一种。而我们吃到的饺子,由于已经很具体,已经失了它的神密和美感,未必味道就好。再就是我们回为肚子饿了,所接受的饺子,未必就是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一种饺子。还有就是你所想象的那种饺子,是不是有现实的基础呢,说不定你想的那种饺子还没有人包得出来呢。 所以说,饺子是一种充满心思和哲理的食物,本习作以饺子来比喻人类的恋情,是意味深长的,也并无牵强之处。只是个人在组织语言和节律时,未必能有足够的功力能向读者传达这种韵味也是有的。 写 ![]()
评论人风飘何处 发布于 2008/12/28 20:41:36
我向来是不懂诗的,但是个人觉得作者和编辑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出来交流,其实是一件很值得倡导的事情。作者和读者需要互动,而编辑和作者之间同样也需要交流互动。
评论人岛上 发布于 2008/12/29 0:17:43
397815660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12/29 1:48:40
饺子是一种充满心思和哲理的食物,本习作以饺子来比喻人类的恋情====这是岛上兄你自己的解读,这不定予新的文化内涵么?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12/28 18:57:08
诗歌的鉴赏因人而异,但最根本的不是作者本人的阐述。 而是读者的感受!能不能让我感受到,这就是诗歌整体的通透性和语言组织的合理性。任何人为强加的意思都是勉强的!有闲时,将为此诗写个文本细读,和岛上兄交流。
评论人落落 发布于 2008/12/28 19:23:29
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很好诶,希望能多些。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12/28 21:57:18
诗意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饺子很好,但他没用好。各种诗意的元素在感觉上不贯通,而是单靠意思来拼接意像,作者个人因为有现实经历所以自我感觉贯通,但这在文本上并没有实现
评论人倩理 发布于 2008/12/28 22:00:36
理由:饺子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有好吃不过饺子,但也有家家团圆吃饺子,新年吃饺子的说法。饺子象征爱情,没有过,这是创新,是赋予饺子新的文化内涵,这光靠作者个人爱情和饺子的巧合相遇,就要翘动传统文化深厚内涵,这就是勉强。
![]()
评论人岛上 发布于 2008/12/29 0:05:06
饺子就是饺子,爱情就是爱情,这篇习作只是通过饺子这个媒介,向读者展示一种感情状态。这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很常见的手法。我并没有想通过这么一首小小的习作来使饺子成为爱情的象征。所以这种勉强也是不曾在的。
众所周知,诗歌是个富于想象的领域,这篇习作也只不过是在吃饺子的一次经历中的一些感慨联想,与个人爱情无关。我只是把一种感情状态与吃饺子这种生活细节揉和在一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便会觉得它们血肉相联,富于生命的质感。 过江之鲫,饺子,唇,吻,约会,爱等元素,被一次爱情回顾有机地贯通成一连串的画面,我相信是大多数读者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那么,大家在这一次爱情事件中,通过饺子和相约吃饺子这两个俱体的意象,便体会到某种感情的无奈,和那种回顾时的柔美。无奈也是一种美啊。 关于本习作,我也就言尽于此,由于个的文字功底浅薄,习作的通透性很有局限。甚感遗憾。 谢谢各位朋友的评论和留言,也谢谢倩理编辑的一再认真深刻的分析和回覆。而这种讨论方法也是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我希望大家突破编辑和写手的创作壁垒,放开思想,平静友爱地展开学术研讨。从而相得益彰,共同提高。本网站也就富于生气,文字生涯也就多些乐趣。 欢迎大家踊跃续贴,批评斧正。
评论人骏青追日 发布于 2009/1/19 20:29:38
诗歌的鉴赏因人而异,但最根本的不是作者本人的阐述。 而是读者的感受!赞同倩理老师的观点!来学习了……
评论人岛上 发布于 2012/8/8 22:34:38
现在看来,此诗中的那种拼凑和不自然的痕迹确实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