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法
![]() 长辈还是比较信佛的。这次回来发现书架上放了一张“十善法”。 十善法:1.孝顺父母2.尊敬师长3.深信因果4.用功读书5.不交损友6.不虐物杀生7.不抢劫偷盗8.不说谎恶口9.不饮酒毒品10.不看无益书。 数了数,除了1、7和9的毒品加起来共2.5条我觉得自己有做到或者会努力去做好之外,其他7.5条我都犯了。 1.孝顺父母。不用多说,这点是人的话就应该去做好。 2.尊敬师长。这点我觉得存在疑义,不是说不要尊敬师长,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不少老师还继承着体罚学生的优良传统,似乎个个是武林高手,时不时想找学生切磋,不过通常是学生被切被搓。而老师切磋学生家长通常会说打得好。我想可能是老师们自己的孩子也被其他老师切磋,所以感到不平衡吧,还没孩子的老师可能预料到以后自己的孩子会被孩子的老师切磋所以干脆就事先切磋自己的学生以求心理平衡。所以尊重这个词有待大家一起去深刻领悟。 3.深信因果。写十善法的人自己可能都不会那么信因果。 4.用功读书。恨不得你用所有的功力去读书,当下的教育应该是很喜欢这个词的。读书固然是好,但是要看是什么书。比如说用功读一本政治书我找不出有何意义。所以我觉得这条应该改一下,改成用功学习。当然,学会了一件自己认为有用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叫做学习。 5.不交损友。这条是很虚伪的,说不交损友的人为何不想想自己有没有曾做过损过别人的事呢?这种假正经的人的说辞才叫损。我觉得朋友就是朋友,只要聊得来玩得来,觉得和这人相处还可以就可以做朋友。我是一个比较容易相信别人的人。 6.不虐物杀生。我不相信写十善法的人没打死过蚊子,没吃过肉。 7.不抢劫偷盗。这条是对的。 8.不说谎恶口。我说过谎,一般经历了从小到大的人也都说过慌,小时候说谎是想躲过大人的打骂,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却会打骂自己的孩子,人有时候都是在这种矛盾中循环的。我也会恶口,人人都会有说脏话的时候,不然就没有“妈的”“我操”。。。了。 9.不饮酒毒品。写十善法的人潜意识里是说抽烟是可以的。总强调酒后闹事酒后乱性的人在庆祝某件事时通常是用酒。应该说控制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经常是说喝酒不好的人在旁边起哄而过量的。后半条是对的,莫沾毒。 10.不看无益书。这条是最为错误的。书不存在有益无益,你觉得喜欢觉得书的作者写的好就可以。通常黄书是被定义为无益书的,我认为这样说的人有90%是看过黄书的,剩下的10%动过看黄书的念头,苦于看不到。他们认为黄书是无比低俗的,我觉得书贵在作品的用心、真实,黄书写的内容是人和人之间的本能,还有什么比人类的本能更真实的事情呢?非要说低俗的话无非是黄书的作者文笔是直白通俗了点,那么黄书可以这样写: 夜深了,整个世界被安静吞噬 猫头鹰在树枝上凝神,清晰了自己的视线 小明用自己粗犷的臂膀紧紧的搂住了她 绣着花的衣服如花瓣般的剥落了,霎时唯美了周围 小明的指尖触碰着这吹弹可破的肌肤 慢慢的将她融入自己 树下断断续续的声响划破了这般寂静的世界 奏着欢乐的乐章 “小点声,被瞧见了怎么办?” “放心,这只有我们。” “猫头鹰在树上看呢!” ...... 用“小明”是小学时写作文时常用小明这个名字,所以小明经常是做劳动做得热火朝天、热心扶盲人过马路、捡到了钱经过思想斗争之后交给老师......什么事都做的。现在就让小明长大一下。其实小学时写作文是很直白的,黄书也是很直白的,所以小学作文和黄书应该是一个性质的,很真实,可是如此真实的文章到后来就渐渐消失了,后来的作文就是要时不时的引用一个被用的烂掉的例子来证明一个观点是对的,尽管你可能认为这个观点不是很对。 所以,书,贵在作者的真实用心。当然不是说要整天看黄书了。 比如:一个百般无聊的时候,一本黄书和一本政治书放在你旁边,你会看哪一本? ![]() |